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进山寻“路”实乃问计于民

来源:红网 作者:谢逸飞 编辑:程赛 2014-08-28 09:05:54
时刻新闻
—分享—

(双牌县委书记苏小康(左)和住在山上的村民聊修路)

  “(前面)没路了,爬山吧”,8月13日清早,双牌县委书记苏小康从皮卡车上跳下来,招呼大家一起爬山。说话时,汽车的车轮已陷在齐膝深的草丛里。就是这样乱草丛生的“马”路,也只通到山脚下。山上是五星岭乡和平村一组的村民,因为没有路,他们被迫“隐居”。(8月28日红网)
  
  唐代诗人贾岛有首诗《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试想,如果贾岛不是止于童子戏言,而是实地深入山中问路、探路,那么找到童子的老师是有可能的。更进一步说,如果要想找到童子的老师,那么就必须到山中走一遭,或问或看,少不了这个工序。双牌县委书记苏小康进山寻“路”,也是找老师,不过是找人民群众作老师,他比贾岛高明的地方,在于走出办公室,走出车门,爬山走访,调查研究。正是有了这层细致功夫,所以苏小康进山寻“路”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进山寻“路”开辟了官民互动新路。党的群众路线,通俗地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现实情况是,一些地方领导践行群众路线走样变形,不仅没有从群众中来、没有到群众中去,反而是群众自个来,却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直接把群众吓跑。苏小康进山寻“路”的深刻意义,不仅在于为还没有直接通公路的五星岭乡和平村一组村民商量修公路,而且还在于直接接通了官民互动的新渠道、新路子。基层村民与县委书记直接对话,为官民良性互动提供了可能,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无缝对接,寻“路”成为一种美好的政治生态。
  
  进山寻“路”打开了科学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一个地方的发展,总要根据基本情况、基本条件,权衡利弊之后,厘清发展思路,综合作出决策。进山寻“路”,调查研究的重心下移,了解到的信息就丰富,掌握的情况就真实,发展的思路就开阔、明晰、科学。呆在办公室看材料、听汇报、抓典型,好比是坐井观天,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厘清发展思路的。相反的,发展思路还会变得越来越凌乱、越来越脱离实际。进山寻“路”,领导接地气,群众通“天线”,科学发展思路必定能够豁然开朗。
  
  进山寻“路”找准了科学发展道路。双牌1969年才被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林区县。自然地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山地是双牌的基本地理景观。正是这样的历史和地理条件,造成了双牌长期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的特点。苏小康强调:“要真正为双牌打开山门,找出一条发展新路,要走的路还很长。”这确实是清理家底后的肺腑之言。进山寻“路”,则是找准了科学发展道路。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苏小康进山寻“路”就是为给村民修路而来的。不仅如此,他还针对双牌经济特点,引导村民从砍树卖钱转为造林“存”钱,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做大做强林业,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等。实践已经证明并且还将证明,在“山”字上寻“路”,在“山”字上做文章,完全符合双牌发展实际,是一条推动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
  
  进山寻“路”,不管“路”的含义是实指——村民要修的公路,还是虚指——官民互动新路、科学发展思路和科学发展道路,其在本质上都是问计于民。有此,必是所向披靡、无可匹敌。
  
  文/谢逸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