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8日电(金涛、张晔)人烟稀少的大漠、氧气稀薄的高原、鲜为人知的岗位、微薄寒酸的收入,然而,其中蕴含的却是一项项事关国家发展、领土安全、人民生活的重要科研事业。这个时代,依然有人像当年“两弹一星”功臣们那样,默默坚守在祖国最需要的科研岗位上。湖南卫视推出的系列报道《绝对忠诚》就讲述了这些人民科学家坚守的故事。
总会有些不随时代而变
一个只有70平方米的家,从厨房走到客厅是三步,从客厅走到卧室也是三步。客厅里的吊灯8个灯泡只剩下1个亮着,地板的瓷砖裂开了缝。结婚21年,他连一个铁的、铜的戒指都没给妻子买过。他是车著明,西昌火箭安全控制专家。
冰原、雪山、西风、冻土,一个还没当爸爸的年轻人天天守在青藏高原,一年要吃下100多粒感冒药。高原作业将生死置之度外,妻子的要求只有两个字:“平安”。他是吴通华,冻土科学家。
一个80岁不下“火线”的老人,总是每天第一个到实验室。他总是说:“活着干,死了算。”他是丁金星,激光陀螺研究专家。
这些故事发生的时间,不仅仅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而是延续到现在。“变化的年代,总要有些不变,也总会有些不变。”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助理李越胜说。
为了祖国甘守清贫
1970年,刚刚毕业的丁金星就被秘密调往长沙开始激光陀螺的研究,一干就是44年。他们身负强国强军的使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四个掌握激光陀螺技术的国家之一。
今天,仍然有人指责他“要钱不要命”,老人却一笑置之。那些人不知道的是,当年曾有三家公司想返聘丁金星,最高的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到2万元月薪。但丁金星还是愿意守在国防科大熟悉的大楼里,痴心不改。
“有些人就是没钱了就不干了,哪里好就跑到哪里去,自己的祖国啥时候都不能忘,对祖国有所奉献,不能说为了个人利益国家都不管了。”他在节目中说。
对于大多数主人公来说,这是他们一辈子第一次从“幕后”走到“前台”,淡泊和清贫已经成为了习惯。为了祖国,他们放弃了高薪,甚至用生命去冒险。
车著明拒绝了几十万元的年薪,一心扑在航天事业上;李兰海放弃加拿大优越条件,一头扎进新疆天山建立积雪雪崩研究站;吴通华拒绝日本研究所四倍薪水,回到青藏高原多次遇险……
李越胜说,科学家是处在人才金字塔塔尖上的精英群体,本来最有“知本”去兑换财富和优越的生活,可是他们甘守寂寞与清贫。“我们的报道就是要去为时代找魂,寻找不变的精神。”
追寻忠诚精神的根
《绝对忠诚》两季节目播出后,在微博网友中引起了争议。
网友“湘江北去”说:“中国的未来就是要靠这些忠于事业的科学家们,看了之后很受鼓舞,不过估计很少有人还愿意拿着那么少的薪水,却要做那么辛苦的工作。”网友“红蝶”说:“虽然看了这些科学家的事迹很感动,但还是不明白他们这样到底为了什么,做出那么大的牺牲,过得还不如小白领。”
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牛嵩峰说:“在今天这个特殊的年代,有些人信仰缺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出现流失现象,社会上存在一种不平情绪,《绝对忠诚》就是要用媒体的力量,传播爱国、忠诚、奉献的精神。”
李越胜说:“在第一季的报道当中,我们在打捞一种忠诚的精神,那么这一次,我们更希望追寻这种精神的根。因为这种精神应该根植于我们每个家庭的传承,也应该来源于我们国家的历史,它是支撑我们这个民族走过历史、走向未来的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