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绝对忠诚】杨雷:铸剑凝聚民族魂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 编辑:何冰 2014-08-01 19:56:02
时刻新闻
—分享—

  

  编导:肖永根,何景昆,摄像:李晟,李银

  2011年建军节前夕,我国首次对外宣布正改建第一艘航空母舰,时隔一年后,“辽宁舰”交付海军入列服役。从2009年接到航母总监造师任命的那一刻,杨雷也接受了自己军旅生涯中最荣耀、最艰难的一场大考。3年下来,他的满头黑发变得发白,而且掉了一大半,但,杨雷说,这辈子结缘航母,值了。
  
  大连造船厂
  
  口号声:一二一二一二,(舰岛,士兵跑步)
  
  车上,交流
  
  杨雷:提醒注意消防安全
  
  从办公室到码头只有15分钟车程。不放过一分钟,杨雷和大家在车上,商量着辽宁舰返港保养期间的消防安全问题。
  
  辽宁舰舷号“16”(幺六),这两个阿拉伯数字有近40平米大,是中国海军的骄傲。5年前,杨雷调任海军某军代表室总代表,
  
  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拆除前苏联海军航空兵徽章,抹去俄文舰名瓦良格。
  
  辽宁号航空母舰总监造师杨雷:我全部铲掉了,因为那个标看了不舒服,它永远是别人的东西,铲了以后看着舒服一点,等到16涂装上去,我彻底认为,这就是我们自己的船了,不是别人的船了。
  
  把别人的船变成我们自己的船,历史就翻开了新的一页。杨雷铆足了当年高考冲刺的劲头。但第一次看到“瓦良格”时,他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外壳锈迹斑斑,所有设备被拆除,彻头彻尾就是一个钢铁空壳。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每天都是冲刺。那几年,把一辈子要开的会都开完了。
  
  将星闪耀的会议室。杨雷汇报。
  
  杨雷妻子王璐:有时候,真的,我一点不撒谎,做梦都在开会,做梦说下面我讲三点,压力可能特别大。有时我都觉得好笑,特别逗他,哪三点呀,真有这样的事,会太多了。
  
  这间临时厂房就是当年的指挥部。塑料椅子上,今天似乎还留着将军与杨雷他们的温度。
  
  辽宁号航空母舰总监造师杨雷:只要参与这个工程的,每个单位负责人每天要在这里碰头。
  
  辽宁舰有20层楼高,3000多个舱室。如果一个婴儿从出生那天起,在每个舱室只待一天,出来时也就满10岁了。要让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响起来、动起来,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调集上万家企业和科研院所,现场还要四五千人同时施工。
  
  车上
  
  杨雷:人家凌晨一点干好了,你必须看,你不看,下一道工序就停了。看焊口。
  
  2012年11月下旬,辽宁舰迎来了舰载机的首次起降试验。这一天,杨雷就像等待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他趴在舰岛最靠近飞机跑道的护栏,紧张地倾听着甲板上传来的每一声动静。
  
  歼—15呼啸而来、又轰然离去,伴随甲板上砸在甲板上的呯呯巨响,杨雷那颗悬在半空中的心,终于和战机一起平安落了地。
  
  舰载机起飞
  
  作为舰载机的生命线,阻拦系统安装的精度要求达到十万分之一。战机与航母千钧一发的精准碰触,难度丝毫不亚于“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在外太空的“惊天一吻”。白天温差变化影响精度,监造团队
  
  历经上千次,在后半夜里的磨合试验,才把几百吨重、几十米长的机械,精度超差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辽宁号航空母舰总监造师杨雷:就是成功了,那一落(着舰成功)就标志着航母研制成功了。
  
  赛前鼓劲,扎袖标
  
  作为对自己的奖赏,着舰成功后不久,杨雷回到久违的足球场。兄弟们心疼他这些年不容易,有意让他过足进球瘾。这场比赛,他进了三个球。
  
  进球
  
  杨雷:老了,跑不动了,过去是英雄。
  
  体力不比当年倒在其次。杨雷最闹心的是,当年的满头黑发,现在去哪儿了?
  
  杨雷:以前我看到人家秃顶,觉得无法理解,结果自己也变成这样,这种感觉呀。
  
  杨雷妈妈爸爸妈妈头发这么多,他都掉成这样了,我们宁可我们多掉点,他好点。
  
  掉头发的问题,在父母那里还引发了一场小小的争论。
  
  妈妈:累的。
  
  爸爸:遗传的。熬夜病了。
  
  在母亲印象中,儿子有爆发力,百米跑11秒9的杨雷,总是给他们带来惊喜。虽然平时贪玩,但高考前夕冲刺一个月,还是考上第一志愿: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就如同他领衔监造航母,
  
  2011年建军节前夕,我国首次对外宣布:正利用一艘废旧的航母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仅仅时隔一年二个月,“辽宁舰”交付海军入列服役。
  
  妈妈:儿子有这个机会,我们也跟着高兴,确实机会不容易,要好好干。
  
  中国航母工程没有现成经验,没有图纸资料,没有标准规范,也没有技术支援。错了我负责,这是杨雷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监造国之重器,这是一份国家信任,也是毕生荣耀。杨雷和他的团队信奉:军人的最高奉献,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
  
  杨雷:每一天每一步,我觉得是如履薄冰。
  
  艰难爬船舱
  
  有些舱室入口只有40—60厘米高,杨雷率领的监造团,光检验焊接焊缝要走的路程,算下来至少有2250公里,相当于以这样匍匐的姿势,从北京爬到广州。
  
  这几年,在狭窄的舱室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的距离,杨雷却没能与家人有过哪怕一次,就在大连的全家游。
  
  辽宁号航空母舰总监造师杨雷:我没有这么想过,我觉得那是非份之想,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非份之想,把工作扔在一边,一家三口出去,那现场的工作谁来管。
  
  2012年,杨雷在海军航母工程专项表彰中,记个人一等功。杨雷所在的军代表室有四人在监造过程中解决重大技术问题,荣立个人二等功。2013年,他所在的军代表室被国家授予航母工程建设突出贡献奖。
  
  作为中国海军的一员,杨雷知道,“自己的船”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历史终将成为历史,明天更加值得拼搏。
  
  杨雷:120周年的过去不会再重复,不可能在我们这一代身上出现120年前的耻辱。我们今后在任何问题上,中国海军坚决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深信。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