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第一场救灾行动之所以“及格”,主要是因为县委、县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重在突发危机时的果敢,那么接下来的第二场灾后“赶考”,我想这将考验政府部门以后一段时期内的执政智慧。
因为一次灾难过后,除了恢复重建,政府考虑更多的当是如何防灾减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盘活有限经济资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使灾害成为麻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块短板。这也是胡佳武所说的要“发动群众,大家一起找准发展的路,排开路上的‘淤’”。
对于当地的民众而言,清除麻阳发展路上的“淤泥”,首先要发扬的该是浅宇农业示范园里的“种西瓜”精神。当前国家惠农助农的政策是有了,可一部分村民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劲头不足,尤其是遇到困难时,只念着政策照顾、政府扶持、社会救助。怨天尤人不如发奋自强,因此,解决好当地村民观念问题是清除麻阳发展路上“淤泥”的第一耙。
更不容忽视的是,政府部门更应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也迫在眉睫。当地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雨量充沛,大部分地区为地质灾害易发和多发区。在下一步灾后重建工作中,当地政府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队对辖区内有隐患的桥梁、山塘、水库和地质灾害点进行重点排查和修固,转移、重建地质灾害危险点附近的群众居住区,让群众住得安心、舒心。
此外,有道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进“活水”,也是清除麻阳发展路上“淤泥”的一剂良方。当地政府要需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克服资本逐利性致使的对农村市场的远离,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和支持当地水电开发、柑桔、蔬菜、养殖等战略支撑产业和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并积极开拓融巫文化、苗文化为一体的福寿文化,做好旅游等新兴产业开发。
清除麻阳发展路上“淤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还需任重道远。胡佳武拿出“赶考”的精神,清醒认识到了“现在(麻阳人)需要的不只是方便面和矿泉水”,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我们没有理由不期待胡佳武能为清除麻阳发展路上“淤泥”,交上一份更为漂亮的答卷。
文/程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