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长沙市民在观看图片展览。当天,主题为“记住历史 珍惜和平”的图片展在湖南烈士公园南门口举行,展出了卢沟桥事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芷江受降等部分珍贵抗战照片。 本报记者 李健 摄
本报记者 邹仪 通讯员 何红福 邹小娟 阳欧荣
在永州道县,有一个抗日老兵,77年来一直珍藏着自己在部队当兵时所佩戴的胸章。
他叫杨逢钱,到7月11日就满104岁。77年前,27岁的杨逢钱好不容易说到一门亲事,抗日战争就全面爆发了,瞬间改变了他的人生。婚后的第二天,他应征入伍,奔赴前线。
老人所在的部队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90师,属于抗战初新组建的部队,组建初期便同日军进行了几次正面交锋。
杨逢钱回忆道:“1937年9月,日本兵从上海城里打过江,我们被狙击,然后日本飞机又来炸,那一天我们师就死了800多人,官兵的血把江水都染红了。”
因为军事素质过硬,杨逢钱参军后的第二年被分配到特务连,并任班长。特务连担负侦察、敌后破坏等危险性极高的任务,这也让他有更多近距离面对日本兵的机会。
杨逢钱回忆,在江西九江壳山,日本兵就冲上山头来,被190师13团杀了下去,他们冲上来3次,就被杀下去3次。
1939年,由于战事需要,190师同在江西九江等地的其他部队共同组建成第十军,参加当年的冬季攻势,随后便驻守浙江。
1941年9月,杨逢钱随部队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在这次战役中,他所在的部队被敌人包围。危难之际,特务连奉命冲在了最前面。在这次冲锋中,杨逢钱身中数枪,失去了知觉。190师副师长赖传湘也在此次战役中牺牲。
“很惨烈,被敌人围住了,我带头冲的,结果一连人就剩下我一个人和一个文书,我挨了3枪,没打死。”杨逢钱回忆说。
因为前线医院条件差,杨逢钱身上的弹片没有及时全部取出来,直到今天,杨老的身上仍有3块弹片,由于弹片在他体内时间过长,弹片所在的地方就形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圆球。
负伤后的杨逢钱,已不可能再从事军事活动,只能返乡种田。因为历史的原因,回乡后的他把有关抗日的胸章、负伤荣誉证书各种物件珍藏在自家老屋的墙缝里,不曾主动向任何人谈起那段经历。他像一个普通农民一样生活。转眼70多年过去了。
在一次对老屋的整修中,年过半百的小儿子在房屋的夹缝中,发现了当年父亲放在这里的秘密,老人尘封已久的记忆被打开。
“如果以后有别的国家侵略我们,我要叫儿孙都上,我们国家不能被别人侵犯。”对一直珍藏着的胸章,老人告诉记者,他要把它当作传家宝代代相传。
“杨逢钱老人抗日的事,我们也是才知道的。” 7月7日,道县县委统战部工作人员程春艳告诉记者。4月2日,民革永州市委走访慰问抗战老兵,名单中有他的名字,大家才清楚他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