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平心而论,即使没有这场补考,即使官方启动特招程序,公众也不会对“夺刀少年”金榜题名,有什么异议。毕竟,在扶不扶都是问题的现实语境下,“夺刀少年”的出现,是在道德稀缺的土壤上,撒播心灵的鸡汤。试问,面对嗜血的利刃,有几人可坦然面对?“夺刀少年”早已用行动表明,自己是道德考试的状元,被心仪大学录取实至名归。更何况,就补考而言,命题思路、考试难度都会有差别,不能简单用分数,直接与高考对比。
公众对“夺刀少年”分数的窥探,倒未必是在质疑考试的成色,更多是一种新闻惯性的使然。媒体一直在炒,岂能不关注?“夺刀少年”一直处于公众可见的“玻璃屋”中,现在突然拉起“窗帘”,舆论能不哗然、猜测。可舆论不停的关注,媒体不间断的热议,其实也是在“无心伤害”。正如媒体报道所言,事件发生后一个多月,媒体的围追堵截让两人压力大,“一直这样接受采访也休息不好”。
其实,舆论热议造成的伤害,又何止是休息不好呢?舆论热炒所造成的心灵创伤更大。有关部门捂紧盖子,并非是怕分数见光,更多是怕舆论继续热炒。可以想象一下,倘若分数公布,各大报纸、门户网站,会如何反应?我想,“夺刀少年”成绩道德双丰收;道德高地、成绩贫瘠,考验高校录取智慧等标题,必然是头版必不可少的内容。而舆论反复的炒冷饭,可曾考量过两个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少年能否承受?
今年以来,山东、辽宁、海南等地相继发文,禁止操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禁炒状元无疑是在保护地方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校长,以及状元本身。同样,对“夺刀少年”分数捂盖子,又何尝不是保护?试想,与歹徒经历生死之斗后,你希望每天在镁光灯下曝光么?己所不欲,何必施之于人呢?
鲜衣怒马,衣锦还乡,无疑令人羡慕,可高处不胜寒,有几个人可以一直绑在道德的神坛上,被奉为圭臬呢?“夺刀少年”为我们制造了感动中国的瞬间,可不断的挖掘新闻价值,不断的偷窥、猎奇、炒冷饭,最后一定会透支这份感动,同时也会让“夺刀少年”无所适从。分数捂盖子,并没有给英雄减色,反而是让道德英雄继续树立,令柳艳兵和易政勇回归平民生活的开始。
让英雄雄起,炒作走开,平民回归,才是对道德高考状元最好的围观。
文/薛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