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书记去哪儿:用肩膀挑起乡亲们的好日子

来源:红网 作者:谢伟锋 编辑:刘艳秋 2014-06-19 10:56:43
时刻新闻
—分享—

(在村民吴伟(左)的葡萄园里,黄铁辉(右)感慨:一串葡萄成熟后有上十斤,一斤卖得到十几二十元,两串葡萄就比原来作一亩稻田的收益更大)

  5月27日清早,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光明村。初夏的天亮得早,村里的支书黄铁辉出门也早。光明村是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样板村,这天有来自省内贫困地区的百余位村支书要来取经。要给百多位村官同行上课,黄铁辉并不紧张。他和光明村都是“见过大世面”的。这座金州大道旁的小村里白墙青瓦、朱门木窗,整洁靓丽如别墅区,以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成为了长沙周边的一大景点。村里已接待80万名游客,还迎来过外国驻华使节等“大人物”的造访。(6月19日红网)
  
  “让光明村一点点‘亮’了起来,这才不负光明这个好名字。”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的光明村村支书黄铁辉如是说。这样的承诺乍一听似乎有着“唱功”的意味,然而黄铁辉却用实在的“干功”让自己的话语落地生根。
  
  从一个最初跑运输的殷实户,到让全村人致富的村支书,黄铁辉的推广模式和心路历程值得我们借鉴。曾经有人“嘀咕”过光明村是背靠大树乘的凉,这源于2009年长沙市启动金洲大道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大背景。然而在黄铁辉这里,“天时地利”都没有“人和”重要。
  
  只有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干部,他才懂得这块土地、这些乡亲最适合的发展方向;也只有让自己深深扎根于土地的村干部,才懂得群众路线的实际性。发动群众力量,找对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黄铁辉在农村建设中刻意地把“人”字写大。而这个信条,也在他开展旅游产业、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上屡屡奏效。
  
  带动乡亲致富,首先就需要赋予乡亲们思想上的武器。领悟到大背景,看清大环境,从而心悦诚服地跟着村干部做事业,这需要自己先掏心窝子,为此,黄铁辉说出了“新农村建设不能光靠政府投入”的大实话。
  
  是啊,靠政策不能一劳永逸,只有凭借群众自身的觉悟到位,以及勤劳使然,方可以让“光明照亮”光明村。群众路线来打底,科学方法来护航。黄铁辉采取村民入股、合作开发把土地进行集中流转,从而“造血”了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旅游产业。这种村级民主管理,不仅让大学老师为他点赞,更重要地是带来了给现代农业和规模种植的反哺。
  
  要真正把光明村的“光明”点亮,村支书更要带上群众路线的“火把”,多串门多交流。农村基层的群众工作,要是脱离了嘴和腿,那一切都是临空蹈虚。黄铁辉就是身体力行地把这项工作做到实处。
  
  走家串户,是群众路线最接地气的践行办法,而在这其中,黄铁辉也收集和传播了各种信息。对于村民文辉想搞农家乐的想法,黄铁辉支持地说“放肆(加油)去搞!”,并在资金和技术上多想办法;在村关工委主任钟光义家中,黄铁辉和几位村里的老同志议议清洁招标的事;在夏辉家的无公害菜地里,他点出了“好点搞,防虫防雨啊”的要害;在葡萄种植大户吴伟的家中,黄铁辉给他带来了锦上添花的1万元大户补贴;对于村民易浩家在搭建新家而遭遇到的塌方,黄铁辉赶到现场给出了科学中肯的补救办法……黄铁辉不是“及时雨”,却总可以给乡亲们带来生活和事业上的诸多帮助。也许这种帮助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共产党员始终站在人民群众中的那种积极效应,就是这样一步步、一句句的传送开来。
  
  “把道理说清就是最大的人情”,这是黄铁辉在做群众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要把国家好政策、政府好待遇全部落实到位,唯有靠基层干部一个个去作为、去践行。黄铁辉身上的权力只限于光明村的一亩三分地,但他却真正地把这篇土地的福祉、这些乡亲们的好日子扛在了自己肩上。
  
  文/谢伟锋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