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电网劳模】李朝恩:平凡检修工的精彩人生

来源:红网 作者:周畅 编辑:彭双林 2014-06-10 20:31:32
时刻新闻
—分享—

李朝恩

(李朝恩)

    编者按:
    近年来,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每年,湖南省电力公司都会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工人先锋号等先进个人及团体。  
  红网继2012年和2013年相继推出《电网劳模》第一季及第二季后,今年继续推出《电网劳模》第三季。
  
  相关链接:  
  电网劳模第一季      
  电网劳模第二季

  红网通讯员 周畅 益阳报道
  
  刚入职时,他是一名普通的学徒工,从事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作。短短七年后,他成长为一名带电专业领域的技术尖兵。14年的风雨岁月,他一步一个脚印从青涩走向成熟,在平凡的人生中划出了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他叫李朝恩,现任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益阳供电分公司配电运检室配电带电班班长。在2013年“湖南省2013年度高压线路带电检修职工技能大赛”中,他以优异成绩荣获个人理论、实际操作总分第一名,被省总工会、省人社厅分别授予“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和“湖南省技术能手”。
  
  善学者明
  
  脱下戎装,他告别了军营;穿上工装,他与高压线路为伍。2000年,李朝恩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电力员工。
  
  学历低、底子薄、技术水平不高,让这名在军营里摸爬滚打惯了的毛头小伙深感知识的匮乏。但他很快修正了自己的人生坐标,他知道,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电力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光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还须掌握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
  
  于是,他决心攻克这一难关,踏上漫长而艰辛的学习之路。
  
  白天学、晚上学、工作时间学、业余时间还是学。他像一块海绵一样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弄不懂就请教同事、学不通就翻阅资料,总之,不当知识上的“南郭先生”。几年下来,他自学完了《电工基础》、《高电压技术》等十几本专业书籍,写下了厚厚几大本读书笔记与心得。
  
  看到他这样舍得学,他的师父逢人就夸:这小子将来一定能成大器。
  
  仅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经验,很难胜任工作的,李朝恩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他与师傅形影不离,认真观察、仔细揣摩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稍存疑虑,便要缠着师傅问到底。有时,为了弄清一个原理,他把相关图纸翻来复去地反复琢磨、反复研究,直至弄懂弄通为止。
  
  他还虚心向同行请教。一次,他要检修过程中发现同事的速度和质量比他要高,他顾不上休息,缠着同事请教作业要领。回家后,一个人关在闷热的房间里一遍一遍反复练习手上功夫,直到熟能生巧才肯罢手。
  
  通过不懈的努力,他完成了从不知到熟知的积累,完成了从熟知到熟练的升华。不仅全面掌握了10千伏至500千伏输电、变电、配电带电作业技能,而且还能独立编写各类作业项目培训教案,组织指挥或充当任意工位角色完成作业项目。同时也被聘为省公司专业内训师和技能鉴定考评师,成为了一名实实在在懂技术、会技能、善管理的高级技师。
  
  知识就像鲜奶,贴着有效日期,如果时间到了,你还不更新的话,你的职业生涯很快就要腐蚀掉。我不愿意自己的职业生涯被“腐蚀掉”,因此,唯有不停地学。——主人公语录
  
  善领者众
  
  由于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突出,2007年,李朝恩挑起了配网带电班班长一职,当时才27岁,是班里年纪最轻的人。面对年纪较他长、工龄比他长、资历比他深的班员,一个才参加工作5年的小毛头能不能担起班长的重任?
  
  很快,李朝恩的表现让大家心服口服。
  
  班里人员年龄差距较大,业务整体水平偏低,一名技师都没有,想让班组各项管理工作上台阶谈何容易?李朝恩首先从自己“下手”。每天提前一刻钟上班,推迟一刻钟下班。在这段时间里,他会打扫好办公室的卫生,认真查看班里的每一份工作票和各种工作日志,并总结出了手勤、眼勤、耳勤、嘴勤、腿勤的“五勤诀”,把每一份工作做得踏踏实实、严严谨谨。
  
  他给班组订下了一个团队成才的“梯形计划”,通过师带徒、老带新、一对一结对子等不同形式,在夯实基础管理的同时,着力提升班员的理论、实际操作、现场作业的能力和水平。就连年纪上了50多岁的老同志也熟练掌握了微机输入、系统操作的基本技能。
  
  短短几年时间,班组8名员工全部实现了技能水平“从无到有”的飞跃。班组技师比率达到50%,拥有高级技师1人、技师3人、高级工4人。有3名班员被省公司聘为内训师。特别是在2013年的“湖南省2013年度高压线路带电检修职工技能大赛”中,他与班员们通力协作,在全省高手如林的14支参赛队伍中,一举夺得个人第一、第六,团体第四的优异成绩。
  
  每年夏季是配电带电班的工作“尖峰时刻”。受高温高负荷的影响,配电设备有时出现故障,“带电作业”几乎时时上映。每天顶着40多度的高温,李朝恩率领班员连轴转。身着密不透风的绝缘服,戴着厚厚的绝缘手套,迎着热浪,李朝恩与班员“全副武装”地跳进绝缘吊斗,随着起重升降绝缘臂的缓缓张开,慢慢接近作业点。“滋滋”的电流格外刺耳,但李朝恩心无旁鹜地对准、遮蔽、固定、换相……,动作娴熟悉、平稳、流畅,让人不禁暗暗佩服。
  
  一场作业下来,李朝恩的身上常常是一根干纱都没有。作业点多的时候,他经常是忙完这个抢修任务,顾不上喝口水,就紧接着赶往下一个故障点。李朝恩的举动,班员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大家不禁对这个凡事走在先、累活干在前的“小班长”刮目相看了。
  
  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在的班组仅2013年就先后完成配网带电作业425次,超额完成省公司下达的作业任务,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为企业多供电150.1342万千瓦时,减少停电时户数5949时户,多项生产指标在公司系统均处于领先地位,班组也多次被评为省公司、市公司先进班组。
  
  仅靠自己的力量,大多数目标不可能实现;但若团结协作,我们就能创造一个个不可能。——主人公语录
  
  善思者智
  
  “善观察,舍得钻研,总有一些出其不意的新点子。”这是配电运检室的同事们给李朝恩的评价。
  
  沉稳内敛的个性背后,李朝恩总是对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种欲罢不能的冲劲。
  
  在一次带电更换防污绝缘子作业过程中,李朝恩发现,只能采用等电位作业方式。然而等电位作业劳动强度大,对人员技术水平和工器具的要求较高,安全风险也比较大。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可不可以通过一种通用轻巧型工具,有效解决插拔弹簧销,将球头与碗头挂板的连接部位分离呢?一连串的问题在李朝恩的脑海里浮现。
  
  带着这个疑问,李朝恩开始了不厌其烦的反复研究试验。只要没有外出作业,李朝恩就躲在工具室里一遍遍琢磨,设计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工具模板也制了好几套,经常从里工具室里传出“乒乒乓乓”的敲打声。与同事间的交流也只限于一个话题。看着他那股子“锲而不舍”的劲,大家都笑他“走火入魔”了。
  
  通过反复研究,一种用于“输电线路带电更换防污型绝缘子碗头扶正固定器、拔销钳”的新型工具问世了。这种工具小巧轻盈,在作业过程中十分方便快捷,在11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线路中多次试验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仅此一项,每年可为企业挽回100多万元的损失。后来,这项成果作为一项技术革新,获得了当年省公司QC成果二等奖。
  
  像这样的小发明、小革新、小建议在李朝恩的工作经历中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参与设计、创作的项目就达10多个,均在市公司、省公司取得了优异成绩。
  
  创新是一种动力,把时间花在解决工作技术难题上,收获的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满足”感。

——主人公语录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