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打造中非合作智库

来源:云南网 作者: 编辑:redcloud 2014-05-28 10:03:58
时刻新闻
—分享—
  云南网讯(记者自建丽)5月26日,第二届全国重点网络媒体云南高校采风行走进云南大学,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云南大学非洲研究开始早、基础厚、实力强、影响大。去年4月,该校非洲研究中心被我国外交部列为8家中方智库之一,这也是我国西部唯一入围的学术机构。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加入“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后,与肯尼亚非洲经济研究中心结成“一对一”长期合作智库,立足于中非关系的现实,回应中非合作实践中已经或可能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为中非合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历史悠久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在著名阿拉伯研究专家纳忠教授的主持下,云南大学就开启了非洲问题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上世纪80年代,该校赵瑞芳教授、吴继德教授参与了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的筹建工作及三卷本《非洲通史》的编写工作。1991年,刘鸿武教授从尼日利亚留学回国后,正式在云南大学组建非洲学科。1998年,云南大学成立了“亚非研究中心”,2000年前后开始招收非洲方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非洲研究逐渐成为云南大学世界史、国际关系两个学科的支撑方向与特色之一。在此基础上,2007年初,“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成立。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也是我国西部高校中唯一专门从事非洲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学术实体机构。
  
  入选智库
  
  随着中非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2012年中非贸易额接近2000亿美元,中国连续三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三年内中国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与快速发展的中非经贸合作相比,中非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相对滞后,这成为了中非学术机构交流合作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在政府推动下,中非学术交流合作日见活跃,迈出机制化步伐。“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是由我国外交部直接推动,作为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后续行动之一,旨在遴选中方10家知名度和学术声誉较高的非洲研究机构与10家非洲智库建立“一对一”长期合作关系,促进中非智库交流的机制化、常态化建设,是提高中非学术交流与合作水平、推动中非人文交流持续深入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关负责人表示,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被我国外交部列入国家对非合作8家智库之一,是对云南大学非洲研究学科基础、学术成果、队伍建设、影响和特色的肯定,也是对云南大学国际问题研究的肯定,对国际关系学科发展和智库建设具有积极推动作用。随着“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的开展,云南大学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非洲研究中心将抓住和用好这次发展的重大机遇,与非洲学术研究机构加强全方位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制定符合政策导向的研究目标和实施规划,大幅提升中心整体实力,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NextPage]
  
  服务外交
  
  近年来,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3项,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项目6项,以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新时期中非合作关系研究)中的3项子课题。
  
  为呈现非洲的资源现状,研究非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政策,关注西方国家、新兴经济体在非洲的资源战略与合作情况,探究非洲的发展问题,研究中心组织发布《非洲资源与发展简报》,致力于对非洲的资源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反映该领域的前沿进展,深度分析个案。
  
  由于战略价值高,切合中非发展实际,研究中心中非新能源合作研究成果受到外交部重视,不仅获得国家开发银行资助,中心研究人员张永宏、梁益坚、王涛、杨广生完成的著作《中非低碳合作的战略背景研究》也将由外交部提供出版经费在2014年6月出版。研究中心申报的“中非新能源领域合作的状况、趋势及路径选择”项目获外交部“2014年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批准立项资助,相关研究人员将于7月前往非洲国家进行中非新能源领域合作的实地调研。
  
  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学科发展特色定位:
  
  ●围绕云南大学的学术传统和办学优势,依托政治学、世界史、民族学等学科基础,以黑非洲国别史、专题史为主要方向,深入开展非洲政治与国际关系、非洲国家发展史、非洲民族与宗教问题、非洲非传统安全问题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
  
  ●结合云南省资源富集、保护和开发经验丰富的特点,以非洲资源与发展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应用研究。
  
  ●强化服务能力,以“当代非洲发展问题和中非合作关系”为主要研究方向,积极为国家和企业提供非洲事务资讯、信息服务;借鉴比较中国边疆多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经历,探索中非合作促进非洲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路径与政策。
  
  ●发挥学科齐全、学位点多的优势,加强与非方智库多学科方向的合作,培养高素质的非洲学科人才。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