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让软实力“硬”起来——湖南如何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编辑:高芹 2014-05-18 09:44:13
时刻新闻
—分享—

  2013年,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引发了“去哪儿”旋风,大电影投资6000万元,拍摄5天,累计票房过7亿元;《湖湘文库》编纂出版,全套702册近4亿字,被誉为湖南文化史上的“地标”;第七届中国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招募到参赛团体及个人2200多家,参赛作品数超过7万件;“欢乐潇湘”和“雅韵三湘”,共同掀起了群众性文化活动和高雅艺术消费热潮……“文化湘军”发力,让“湖南文化现象”闪耀出熠熠星光。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湖南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新十强”。

  湖南文化体制改革的上一个8年,在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和推动下,不仅完成了阶段性任务,还将文化打造成湖南的一张靓丽“名片”。当前,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我省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与文化领域自身的特点相结合,把深化改革和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结合,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让文化软实力“硬”起来。

  其一,“踩油门”,使制度红利激发活力

  转变职能“顺关系”。重点是统筹文化领域“放”和“管”的关系,“放”就是简政放权,“管”就是加强监管。我省将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力度。一方面,通过整合文化行政机构和职责,减少和规范文化行政审批,赋予文化企事业单位更大的灵活度。另一方面,继续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进一步理顺文化市场管理与综合执法关系,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完善机制“优服务”。国有文化资产是重要的宣传文化资源。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既要保证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又要保证文化企业正确导向。我省将切实贯彻这“两个保证”,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政策引导“添动力”。政府在文化管理中要变“管”为“给”,发挥政策杠杆作用是关键。最近,国务院先后出台了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等多个方面的政策,规格高、力度大、含金量丰富、操作性强。我省将在贯彻落实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结合湖南实际,启动系列改革配套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人才引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支持。

  其二,“注能量”,促文化企业茁壮成长

  “规模化”,壮大国有骨干文化企业。推动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鼓励省属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更多国有骨干文化企业集团。年内将启动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湖南动漫游戏产业集团等市场主体组建工作。

  “多元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领域。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开展混合所有制文化企业试点,激发文化企业创造力、竞争力,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等产业,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省属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的改制经营。

  “专业化”,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我省文化与金融、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发挥省文化旅游担保投资公司、湖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等融资平台的积极作用,构建起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以大湘西为重点,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以长株潭为重点,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完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让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其三,“增雨露”,推文化福利惠及万家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目前,制定湖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和指标体系已经提上日程,与此同时,我省还将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把公共文化服务的选择权和评价权交给群众。把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对接,推行“菜单式”服务,提供多样性选择,变“我给你接”为“你需我有”。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近年,我省推进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完善。现在面临的一个难点是如何实现均衡发展。为此,我省将建立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综合统筹市、县、街道(社区)和县、乡、村这两个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将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整合起来,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科学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虽然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性质不同,但同样面临着改革创新的课题。我省从今年开始,将陆续启动湖南图书馆、湖南省博物馆组建理事会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

  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社会化”。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必须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丰富。我省在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的同时,将鼓励社会力量以兴办实体、资助项目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共同发展公共文化服务。

  其四,“辟通道”,让湖湘文化唱响世界

  政府引导,搭好平台。我省将充分利用文博会、沪洽周、走进东盟等展会活动平台,发挥“湘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前期成果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展览、展演、展示等多种形式,诠释和传递湖湘文化,实现湖南声音的国际表达。

  企业主体,打造品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对外文化贸易平台,让更多外向型文化企业走出去,打造一批“湖湘特色、中国风格、国际气派”的外向型文化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增强文化传播能力。

  市场运作,创新模式。将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营销意识,拓展文化出口的平台和渠道,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国外主流社会和主流人群,使我省的文化软实力真正变为国际文化贸易中的“硬”性竞争力。

  社会参与,形成合力。发挥社会力量在走出去中的作用,大力加强对外文化中介机构建设,通过政企互动、各方联合、上下联动,集聚走出去的合力。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湖南文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已初步完成,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时机正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已至,日益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将为全省人民送上更加丰盛的“精神大餐”,文化强国梦的湖南篇章一定能美梦成真。

  (供稿:省委宣传部 执笔:龚林芳 杨洲)

  ■链接

  《湖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动文化创新。

  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实施文化大师大作培育工程,推出一批具有较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展现湖湘文化精神和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影视、图书精品力作。大力支持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发展多元化的文化样式和文化载体。实施社科名家培育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提高服务能力。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完善文化创新的激励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