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书记去哪儿》辰溪篇:走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去

来源:红网 作者:谢伟锋 编辑:王小杨 2014-05-15 09:30:27
时刻新闻
—分享—

27岁的刘光聪从江苏回来,在罗峰村是第一批种红豆杉的。辰溪县委书记杨一中[中]对种植收益情况一一询问

(27岁的刘光聪从江苏回来,在罗峰村是第一批种红豆杉的。辰溪县委书记杨一中[中]对种植收益情况一一询问)

  4月28日,辰溪县委书记杨一中“带着被窝卷”上了山,他要去罗子山乡的罗峰村“走”两天。“走”村并非夸张。在辰溪,许多像罗峰这样的高山村,汽车进不了村,最后的几公里要靠两条腿走。许多老人一辈子都没下过山。群众难下山,干部就得多上山。杨一中说,干群关系“不走就不亲”。(5月15日红网)
  
  辰溪县县委书记杨一中用双腿来丈量罗峰村的风土人情,并非是因为此地是高山村,汽车开不进来的缘故,而是用“不走就不亲”的理念,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当地群众中去。少了些官架子,多了些真见识。这样的走基层,才能真正的走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去。
  
  县委书记的官位并非与生俱来,而居此位者的工作也不能是一劳永逸。多到基层走走,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譬如这次,杨一中就在罗峰村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红豆杉。这些珍稀植物,是上天赏赐给当地居民的一笔天然富矿,然而要把它挖掘好、开发好,种植者们还是需要政府部门给予托底式的服务。
  
  从新闻中看到,杨一中和从江苏回来的刘光聪交流着红豆杉的种植收益情况。对于致富的先知先觉者,肯定有方方面面的困扰和问题亟需政府部门的解答。杨一中走进罗峰村,自然把办公桌也直接搬在了刘光聪面前。他和刘光聪对话着红豆杉的开发利用,自然会有一番思想上的火花四射。而如何依托红豆杉来造福罗峰村的百姓,恐怕在杨书记的心中早就开始擎画蓝图了。
  
  杨一中不仅是走进来,而且还干起来。在挑水泥修沟渠,杨一中套上雨鞋,扛起扁担,和乡亲们一起劳动起来。“一个好劳力”,杨一中对于自己如是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一眼就能看出哪些领导是嘴皮动动、两手挥挥,相片摆拍完之后就打道回府;他们也知道哪些干部是真心实意地要给自己解决问题,那怕就是一条水渠的建设也要自己亲力亲为。杨一中用健硕飞快的步伐挑起了两桶水泥,这个画面经得起真正农民的眼神考验。一个真要干事的领导,没有朱德同志那样的“扁担精神”,没有曾经吃过苦的经历,是没办法走进群众心里去的。
  
  杨一中说“干群关系如亲友,不走就不亲”。诚然,再响亮的口号,再有力的动员,不去发动群众,那到最后也只是个行政形式。我们看到湖南的很多县委书记们,更愿意走到群众中去。去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的意愿诉求,去和老乡们一起谈谈红豆杉的种子来年什么价钱,去帮乡亲们扛扛百来斤种的水泥稀子,这些事看起来都算不啥大事,却能让老百姓对干部们树立起大大的拇指。杨一中希望自己年内能走完辰溪县100多个他还没到过的行政村。而这样的“走”,不妨多多益善。
  
  文/谢伟锋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