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同心会客室”,绝不仅仅是五位访谈嘉宾的“论道”,各抒己见,它更像是为每一位市民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言论广场。在这一个关乎所有人生存质量的社会热点话题面前,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个广场洋溢着的,是浓厚的“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氛围。正如举办方所言,这是一场“围绕湘江、洞庭湖的保护和建设”,是“全民参与的‘同心’行动”。
本季“同心会客室”有如此聚合力、辐射力、感染力,确有其创新的路径可循:通过嘉宾访谈,将“湘江、洞庭湖的保护和建设”的背景、理念及政策,置于一场全民参与的互动之中,从而完成了一次深刻且全面的价值传播。具体说来,就是利用新媒体,汇聚了“同心”之力。
在嘉宾们围绕生态环保话题进行访谈之前,活动举办方就在论坛版面、微博、微信、邮箱等平台推出票选“环保自律十大行为准则”热身活动,发动广大网民广泛征集“最具湖南特色,最容易做到的环保自律行为准则”。
在论坛版面征集主帖下,网民纷纷跟帖发布了自己的“自律准则”,这些准则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了不同视角,皆具借鉴意义,比如“不乱吐槟榔渣”,确具“湖南特色”。每一条,都是值得遵行的“文明宣言”,每一条,都是从心开始,从每一个人的自觉开始,从每一个人的诉求表达开始——这就是“同心”的内涵。“同心会客室”的前期预热,无疑是激发了所有关注环境者的这种“自觉意识”,这是“环保行动派”聚合与行动的前奏。
嘉宾访谈进行期间,广大关注者或参与者可以通过红网的全球直播,更系统更深刻地理解所议话题的内涵与外延。在本季“同心会客室”“湘江、洞庭湖的保护和建设”话题讨论中,五位嘉宾让人印象深刻,比如被誉为“湘江清洁工”的余海波先生、创组建渔民巡逻队且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江豚爸爸”的徐亚平先生等等。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全面认识了湘江、洞庭湖目前的环保现状。而正是他们对志愿者工作的执着,让我们真切地意识到“厂矿的污水排放导致的重金属超标”、“数以千亩的农田不能正常耕种和灌溉”等问题的严重性,并从他们的“环保义举”中得到启发。
当然,无论是嘉宾访谈进行期间,还是结束后,广大的网民仍然可以留言互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这一交流互动的平台是开放的,更因为湘江、洞庭湖的保护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论何时,每一位网友通过红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的反馈,都仍然会被关注。正如2013年“同心人物”提名奖获得者,来自中南大学文学院的教授杨雨所言,保护和治理母亲河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也需要长时间持续的投入。
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树立大宣传格局,积极培育舆论引导能力,提升传播正能量的水平,是不断增强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而湖南省委统战部与红网合作筹建的“同心会客室”,正是这样一种能力的体现。通过议程设置,进行深度解读,有针对性的集中交流,激发全民的环保意识,有助于凝聚各界共识,形成“同心”之力,在价值多元的社会现实中唱响主旋律。这无疑是生动地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的精神,切实做到了“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
所以我们也不难发现全媒体化、立体化的宣传路径,其创新的基点还是在于摸透网络传播规律,以及当前的舆论形成机制,充分尊重并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为破解社会治理难题聚集最为深厚的民意支持与群众基础。总之,善用新媒体,汇聚“同心”之力,将“众声喧哗”拧成一股绳,无疑将成为中国梦湖南篇章的有力助力。
文/简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