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破茧重生辟新天——湖南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纪实
闯出新天地——郴州国企改革攻坚纪实
评论:开启国企改革新征程
本报3月30日讯(记者 孙振华 唐爱平 通讯员 曾寿彬 姚广平)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全省国企改革在艰难推进中取得喜人成果。至2013年底,纳入省属国企改革项目1173个,已完成1171个;市州政府推进改革企业1666户,完成1601户,其中岳阳、常德、娄底、郴州已基本完成。全省国企改革阶段性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
经过改革洗礼,我省国企已从“生存脱困”步入“发展壮大”阶段。国企户数虽然减少,但竞争实力明显增强,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脱颖而出。到2012年底,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10839亿元,是5年前(2007年底)的2.9倍;2012年盈利172亿元,是5年前的1.93倍。
国有资本“进而有为”。加强资源整合,推进并购重组,推动优质资源向优势骨干企业集聚。重组而成的湘煤集团、黄金集团、新天地集团等企业,成长为同行业的佼佼者;一批企业在国际舞台上长袖善舞,中联重科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第六位。
对一般竞争性领域没有优势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加快国有资本退出步伐;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关闭破产,消灭亏损源;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近10年来仅省属国企就有110户实现产权多元化,衡重机械、金信化工、雪峰水泥等一批沉疴缠身的国企,破产改制后脱胎换骨。
张开双臂激情拥抱战略投资者。从2005年开始,湖南已与72户央企开展实质性合作,涉及对接合作项目369个,引进投资总额10625亿元,实际到位2000多亿元。在轨道交通、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有力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我省国企在“走出去”中迅速成长壮大。中联重科通过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德国M-TEC公司,走上了国际化经营道路。华菱钢铁引进安赛乐米塔尔,增强了我省钢铁产业的发展能力;收购澳大利亚FMG公司17.34%股权,获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
伴随着改革的铿锵步伐,我省国有经济出现了喜人嬗变:布局结构集聚化、产业结构高端化、技术结构高新化,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通过重组整合设立一批大集团,改变了行业散、小、差局面,重点骨干企业竞争力全面提升。华菱集团、中联重科、建工集团进入全国企业500强,15户企业进入省内企业100强。
传统产业提质升级,钢铁、有色、机电等产业板块向高端化、高新化、“两型”化方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年均约40%的增速发展,在省属监管企业中比重已达35%左右。
国企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华升集团与高校科研院所联手,组成“新型苎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成国内第一条“高品质麻球”生产线,打破了日本的独家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