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方罍之王”归湘:为爱国强省加分发力

来源:红网 作者:吕高安 编辑:艾伦 2014-03-25 15:19:5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载,近日,正在香港佳士得拍卖的有“方罍之王”美称的“皿天全方罍”,被湖南省收藏家团体花2000万美元联合购得。至此,流失海外92年,高63.6厘米的方罍器身,历经曲折,将与早已“落户”湖南省博物馆的器盖,身首合璧,永藏三湘。
  
  此讯一发布,全国各大媒体竞相报道,街谈巷议,网评点赞,不绝于耳。笔者自然联想到,辗转流亡海外的多个国宝级文物十几年来的“完璧归赵”:春秋四羊方尊;商代子龙鼎;北魏高树龛释尊佛头;大唐左胁侍观音菩萨头像;东汉彩绘云气钟贻金漆耳环;圆明园铜牛首、铜猴首、铜虎首、铜猪首;清乾隆“外粉粉内青花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清代“郑燮手书五经”;宋代“娟本设色阎立本孔子弟子像卷”……
  
  最具轰动效应的数“富春山居图”。元朝著名书画家黄公望年近八旬,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穷其六七载创作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多易藏主,因火中抢宝,而被分裂成《无用师卷》和《剩山图》,前者藏台湾,后者居浙江。经前总理温家宝牵线,《剩山图》于2011年6月跨过海峡,入台与《无用师卷》团聚合璧展出。
  
  一个是“方罍之王”,一个是古画扛鼎之作《富春山居图》,二者历经磨难,终于珠联璧合,其间经历的曲折故事,利益博弈,人情冷暖,身心艰辛,尤其是身首团聚所彰显的爱国主义精神,几乎如出一辙。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孕育着灿烂的文明,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成为从未间断、一脉承续的文明,中国是唯一幸存的文明古国。为什么呢?窃以为一个重要因素是文人。文人这个士大夫阶层的存在,充当了传递中华文明的火炬手。古代中国的真正统治者,不是皇帝,而是士大夫,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读书明理,掌握政权,制定方略,建设文化,传播文明,具有与生俱来的爱国强邦的责任和担当。因其代代延续,顽强传承,使得汉文化一直占着民族主体统治地位,中华文明在一次次的内忧外患中挺立起来。
  
  千百年来,太多的仁人志士,坚信“家丑不可外扬,国宝不能外流”,坚奉文物“国力强盛胡不归”,坚守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家园。为了保护文化,为了追回文物,他们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可以忍受精神煎熬,可以历经千磨万难、倾家荡产,创造传奇。这种精神,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对于激发大众爱国热情,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教益。
  
  “方罍之王”归湘的又一个看点,可以为富民强省加分发力。
  
  千百年来,湖南作为南蛮之地的代名词,总是脱不了偏僻蛮荒、贫困落后的帽子。直到近二三十年来,怀化荆坪古村的发现,说明5万年前就有人在此生息,证明了“舞水文化”的存在,填补了省内没有旧石器记录的空白;洪江高庙文化遗址,是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见丘遗址,遗址出土,昭示7800年前此地就有宗教祭祀文化;龙山里耶秦简,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38000余枚简牍,见证了湘西2200多年的方治文明史,触手可及地改写了世界的数学发展史,原来国人发明乘法口诀表比西方早了600多年!
  
  还有道县玉蟾岩遗址、澧县城头山遗址、神农炎帝陵、道德舜帝陵、马王堆汉简、岳阳天下楼、祁阳浯溪攀岩石刻、南岳佛儒道三教合一、凤凰古城、新化紫鹊界梯田、江永上甘棠古村等等,无不佐证湖湘历史悠久,人文深厚,文明流长。
  
  此次“皿天全方罍”海外归湘,这个商代或西周早期文物,以其通高84.8厘米,被称为“方罍之王”。看着庞大而精致的千年文物,我不禁打消了“埃及人最先聪明”的固念。几年前,我在埃及国家博物馆,看到那三四千年前的埃及精美文物,叹为观止。如今,“方罍之王”的回归,给湖湘文明古库又增添了一个筹码。它们与电视湘军、动漫湘军、出版湘军、路桥湘军,古今呼应,前因后果,互为注脚,相辅相成,构成了文化强省的巨大的立体背景,为建设文化湖南、两型湖南,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三景齐升,传递了又一个正能量。
  
  谁都钦服爱国精神凝聚人心的伟力;谁都知晓文明需要深厚的铺垫修炼;谁都愿意跟文明人打交道。
  
  文/吕高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