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加强水资源监测 当好湘江保护的“哨兵”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编辑:王娉娉 2014-03-24 14:56:14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水文系统在湘江流域布设了2000多个雨量自动监测站、100多个水文站、97个水质监测站。图为湘江长沙城区段。童迪 摄

  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作为湖南省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湘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791.6亿立方米,为全流域近5000万人口提供生活、生产用水。深入了解湘江,全面掌握湘江水资源动态及变化趋势,为湘江流域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是我们水文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省水文系统1000多名职工,长年坚守在三湘四水的干支流水文测站,开展水资源监测工作,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站岗放哨。为掌握湘江干支流的水资源状况,上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南水文在湘江干支流上布设了2000多个雨量自动监测站、100多个水文站、60多个墒情站、97个水质监测站,定期监测水位、流量、降雨、水质等10多种水要素。全省水量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统计分析全部实行了网络化、自动化管理,各种信息通过光纤网络,实现了省、市、县以及和中央、流域机构的共享。自上游的永州至下游的长沙,建立了7个经国家认证委认证的市级水环境监测分析中心,配备了500多台(套)大型水质监测分析仪器,并配备了车载水质移动监测分析实验室,设立了长沙断面和株树桥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分析评价湘江流域58项水质指标。

  《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2013年4月1日施行后,特别是省政府将湘江保护与治理作为“一号重点工程”后,水文部门针对湘江流域水功能区断面、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不同特点,采取常规监测、不定期巡查相结合的手段,全面加强水资源、水环境监测分析工作。去年完成湘江流域3000多站次5万多个水质、水资源监测数据的取样采集和分析,通过快报、简报、公报等方式向各级政府和社会提供湘江水量、水环境状况分析成果。同时,积极开展枯水期水资源水环境监测预警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监测工作,采用流域上下游联动、水文人员和聘请社会观测员互动等多种方式,确保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尽早发现、及时调查、动态监测、尽快处置,发挥了保护湘江的哨兵作用。

  水量、水质监测工作是保护水生态安全的最基础工作,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的关键工作。下一步,全省水文部门将认真贯彻《〈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实施方案》,加强水资源监测工作,当好湘江保护的“哨兵”。

  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监测、预报、预警能力。重点加强水功能区、行政区域边界、跨界河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防洪重点区、水土流失区的水文站网建设。到2015年,新建248个水文站、224个水位站、1300个雨量站、100个地下水监测站,新建一批水质自动监测站、水生态监测站、流域保护试验站,实现全省186个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站网全覆盖,完成株洲、岳阳等水环境监测分中心的建设,着力提升全省水资源站网的监测和分析评价能力。全面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到2020年,初步建成站网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备、监测手段先进、监测内容齐全、信息资源共享、应急预警迅速、服务优质全面的现代化水资源监测预警体系。

  加强水资源监测,为湘江保护与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制定统一的湘江水资源监测整体规划,突出湘江保护的重点内容,加强湘江流域设区的市和县(市、区)行政区域交界断面、河道控制断面水量、水质、水污染状况监测。加强枯水期水资源监测,逐步实现湘江流域93个水功能区水质、水量同步监测,实现对湘江流域省级重点饮用水水源地的多指标自动监测。对湘江一定规模以上的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调查、取样分析,准确掌握排放污染物类型、指标和排放量大小,对重点污染企业的排污口实行24小时全程监控。针对湘江上、下游各个水功能区水资源状况的不同特点,完成流域各区纳污能力核定,实时监测湘江流域水质、水量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进一步扩展监测内容,加强湘江流域取用水量监测,开展生态监测和健康河流指标监测。加强湘江全流域突发性水污染应急监测,以长沙、株洲、湘潭为重点,高标准建设全省重点水环境监测中心和移动实验室,尽快实行流域内水质全指标监测分析,为实现湘江流域“保证水量、优化水质、改善生态、畅通航道”的目标服务。

  发挥专业优势,为湘江流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计划在3-5年内,逐步使水文监测分析范围向县和乡镇延伸;不断丰富监测分析内容,增加监测分析要素,充分利用水文行业技术优势,为建立湘江流域省、市、县、乡四级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体系服务;充分利用水文监测站网、监测信息和技术人员等资源优势,主动为湘江流域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和水功能区监管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