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追求贴近老百姓的GDP

来源:红网 作者:谭浩俊 编辑:艾伦 2014-03-15 00:03:39
时刻新闻
—分享—
  3月13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以后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在回答记者提出的有关经济增长问题时表示,我们不片面追求GDP,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
  
  贴近老百姓的GDP,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首先,它新在提法上。过去,在GDP问题上,我们总是就GDP论GDP,所谈的内容,也是围绕GDP这个概念而展开。如没有水分的GDP、绿色GDP等。但是,到底落脚点在哪里呢?什么叫没有水分、什么叫绿色呢?似乎没有一个具体的对照标准和衡量措施。而贴近老百姓的GDP的概念提出,就有了标准了,那就是看老百姓对这样的GDP满不满意,老百姓的收入增长有没有与GDP增长相适应,就业有没有增长,GDP增长有没有对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等;第二,它新在内容上。虽然李克强总理没有对贴近老百姓的GDP作更多的分析和阐述,但是,透过这个概念,却能够看到其中的内容和内涵。因为,无论是GDP的规模和数量,还是GDP的质量和效益,水平高不高,不仅要看数据,更要看效果,看对老百姓带来了什么?离开这一点,就不可能认为是有效的;第三,它新在目的上。提高GDP增长速度、扩大GDP发展规模,目的是什么?当然不是为了政府的需要,而是老百姓的需要。老百姓不认可、不接受的GDP,再多有什么用?如此一来,提出贴近老百姓的GDP,自然目的就非常明确了,评价的标准也一目了然了。
  
  事实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从发展速度来看,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与中国相比,从发展规模来看,现在站在中国面前的,也就只有美国一个国家了,从许多领域的发展情况来看,可能连美国也要在中国面前低头了。如钢铁、水泥、贸易等,中国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了。
  
  但是,数据背后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与发展水平不相符。其中,民生问题以及与民生相关的问题是最主要的方面。以居民收入为例,在GDP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和购买力却出现了下降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房价已经让8成以上的居民难以承受了;又如环境保护,世界第一能源消耗大国的“美誉”,已经让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居民长期生活在雾霾之中;再如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也是与GDP数据完全不对称的,是无法衡量GDP对居民生活的正面作用与影响的。
  
  最让中国人感到不甘的,就是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了,但是,中国在世界上具有真正竞争力的领域却不多,能够拿得出手的国际品牌寥寥无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与产品十分有限。而这一切,也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与老百姓生活质量与水平提高密切相连。
  
  如果在追求GDP过程中,不考虑这些因素,不将可能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消化掉,而是继续满足于数量和规模的扩张与增加,将GDP增长建立在老百姓生活水平和质量相对下降的基础之上,以及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大量消耗社会资源。那么,总有一天,我们会被这样的GDP彻底拖垮的。
  
  李克强总理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注重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因为,如果数字离开了民生,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如城市大拆大建、“土地财政”、房地产市场过度发展等,最终让这些数字变成了泡沫、变成了游戏。同样的,如果增长不考虑就业,不把就业作为增长的主要标准。那么,增长就会陷入只追求速度、不讲求效率,只考虑需要、不兼顾可能,只看眼前、不看长远的陷阱之中。
  
  中国这些年的发展,不可谓不是成效显著,不可谓不令世人赞叹。但是,也必须看到,发展的背后,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民生让位于数字、就业让位于增长,数字没有很好地反映民生,增长没有很好地体现就业。导致数字和增长都没有能够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使老百姓对这样的数字和增长越来越不信任,越来越没有充分感受,在很多方面,反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怨言。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克强总理提出贴近老百姓的GDP的概念,可以说是执政理念的一次新提升。如果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一切以老百姓的需要、老百姓的利益为最高标准,多多创造贴近老百姓的GDP,那么,中国的GDP增长,一定会进入一个新境界,就算增长速度慢一点,带来的社会效益与效率、对老百姓生活的正面作用与影响,也将是十分巨大的。那样的经济增长,才是中国真正的“第二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发展理念、发展思维、发展措施、发展手段等方面有新的转变与提升,在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以及干部的选拔任用方面有新的创新与改变。否则,新的概念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运用,新概念带来的正面任用与效应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而用贴近老百姓的GDP来衡量和评价今年7.5%的增长速度,可能也会有更多的实际参考价值和评判意义。因为,7.5%也好,7%也罢,落脚点都必须是就业和收入增长。如果就业充分、收入增长满足需要,数字就不会敏感,就不会给老百姓产生心理影响,也不会给外界带来各种口舌。反之,就会形成很多不利因素,产生很多不利影响。
  
  文/谭浩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