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0日(星期一)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主任孙宪忠;全国人大代表、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机电安装工程公司高级工人技师王亮;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亨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崔根良五位全国人大代表就“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中国县域经济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我想请问郭凤莲代表,您长期在农村工作,中央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能不能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有没有漏洞?怎样完善?现在农民最关心的话题有哪些?谢谢。
郭凤莲:谢谢。我们国家是一个农村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政府近几年来把农村“三农”的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出了很多惠农、支农、扶农的政策,广大农民还是非常满意的。一开始扶农政策下去了以后,下去的钱到不了农民手里,但是最近几年推动了一些新的方式,就是“一卡通”。可能大伙儿都知道,农民拿到卡都得到了政府支持的资金,资金都打到卡里去了。广大农民对政府实行的做法还是满意的,但是会不会有其他原因?可能还会有一些漏洞,漏洞在哪里?就是居住比较偏远的农民,他们去办卡的时候是很多方面的,并不是一个支农的资金,农民办卡有点难度,一个是费用比较高,来回的交通费用比较高,而且有的农民不会使用卡,办的时候不知道卡里面是办进去了还是没有,也不知道卡里的钱怎么花,这个问题还是存在的,下面我们也在逐步地完善。
下去的政策还不是太详尽的时候,可能农村也出现过一些问题。给了农民的惠农政策到不了农民手里,中间有一些阻拦的地方,一部分资金下去了以后,乡政府的钱到不了村民手里。但是这些都是很短很短的时间,现在基本上政策都能到农民手里了。我感觉这几年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了,特别是扶贫的力度。我们国家的贫困地区还是很多的,而且人口也是蛮大的,在山西还有480万人口没有脱贫。加上我们少数民族的,边远地区的,还有一些老区,我感觉脱贫的力度也越来越大了,特别是在地方。比如山西现在怎么脱贫?现在山西提出了“百企千村”,就是让我们的一百个企业对口对贫困地区划片扶贫,我感觉这种办法可以说是解决扶贫根本问题稳定性、长期性的一种做法。一个企业落到了贫困区,既能解决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也能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而且企业可以做大,使贫困问题得到长期性的解决。还有一些地方的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大的,就是怎么样解决农村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现在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条件好的地方走得比较快,条件差的地方难度就比较大,尤其是贫困地区。所以在解决“三农”方面要细化,措施要得力。刚才孙代表回答大家的问题的时候提到了土地的问题,土地的问题也同样存在着很多难题和深层次的问题。农民现在拥有的土地比较少了,我们提出了红线千万不要越过去,因为要端我们中国人的饭碗。总书记讲了,中国人的饭碗里面还要端我们最多的中国粮。如果不珍惜土地,我感觉这个问题会带来后面很多的问题。粮食稳了,心里面就放心了,脚踏实地,喜气洋洋。如果说粮食问题解决不了,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还是存在稳定性、不安定因素。怎么样解决土地问题?比如土地流转,还有土地资本化的市场运作等,现在农民需要政府给解读政府政策,解读土地怎么使用、怎么管理,以及农民真正的土地在哪里。
孙代表讲到了有村民委员会,现在就要解决好三个关系,一个是国家和集体的关系,一个是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还有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土地的所有权究竟将来落地要落在哪里,这也是大家期盼的问题。会上有不少代表提的建议就是修改土地管理法,因为现在政府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法律和政府的政策一定要相适应、相配套,而且在执行过程中措施一定要到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