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两山论”是提升幸福价值的指向

来源:红网 作者:李朝晖 编辑:易木 2014-03-09 00:04:52
时刻新闻
—分享—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听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发言,他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3月7日新华网)
  
  “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实指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习总书记“两山论”道出了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内在联系:我们不光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曾几何时,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一味大力于发展经济,建高楼而毁坏了文化遗产,建工厂而排污放气,不注重保护环境的结果必然导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而环境质量的下降又必然对经济发展产生强烈的反制作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源急剧减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日益萎缩。看似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类生存的空间却缩小了;看似腰包里的钱鼓起来了,却望不见山看不见水记不住乡愁了;看似自己的财富增加了,留给后代子孙的财富却减少了。如今,自然灾害发展的频率和程度在逐渐增加,近两年雾霾现象迅速向全国蔓延,其始作恿者就是各种有害气体的肆意排放,长年积累的污染源已经发生巨大的化学反应,严重威胁我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号角。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就是要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宁要“绿水青山”,也不要“金山银山”。发展经济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人类的美好生活。但是,如果一个地方空气浑浊了、水源污染了、土地破坏了,就算金山银山再多又有什么意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考虑环境承载能力,一味追求带血带泪的GDP,无异于“杀鸡取卵”式的短视行为,暂时繁华的背后必然带来无尽的生存隐忧。无数事实表明,“先污染后治理”只能是死路一条,花费无数心血积累的发展成果远远修复不了生态环境破坏的黑洞。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好的发展资源,可以转化为吸引高端人才、新兴产业、项目资金的强大“磁场”。从这个意义上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优势可以变为经济优势。但是,我们也不能总守着祖宗遗产吃老本,必须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好资源优势,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中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未来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工作导向与追求。
  
  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两山论”提升了我们幸福的价值指向,这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使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文/李朝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