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一江清水”还有多远——省政协委员热议湘江治理

来源:湘声报 作者:姚依农 编辑:王娉娉 2014-02-11 10:43:44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姚依农

  湘江,三湘儿女的生命之源。

  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多位省政协委员为“母亲河”湘江的治理献计出策,为重现“一江清水”鼓与呼。

  2013年9月,湘江保护与污染治理被定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彰显了省委、省政府保护与治理湘江的决心和信心。11月,省政府又出台了《湖南省湘江污染防治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确定了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

  湘江的“一江清水”,关系全省约65%人口的用水安全,关系全省粮食、食品安全,关系两型社会建设全局,关系“绿色湖南”总体蓝图。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本,水为生命之源。委员们谈到,实施“一号重点工程”,就是要破解湘江治理这一关系全局的难题,把喝水、蓄水、用水、治水的关系处理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江清水,留下永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多位省政协委员提出,推进湘江的治理和保护,关键在于解决资金、技术和管理三个方面的难题。

  “要实施好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让湘江水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我认为关键是切实落实湘江保护和治理项目。要集中精力,狠抓项目建设,做到抓一项、成一项,集小胜为大胜。”省政协委员、株洲市环保局局长李必农对湘声报记者说。

  长沙湘江综合枢纽开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胜强和李必农都属于农业界的委员,现在,“湘江治理”的话题已经成了他们共同的“聚焦点”。

  潘胜强曾经对湘江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做过详尽的调研。据他提供的数据,湘江重金属排放量占全省和全国的比例分别达到70%和18.7%,而汞、镉、铬、铅、砷等排放量分别占长江中下游排放总量的55%、81.1%、46.8%、77.6%和70.6%。

  这组数据让人心惊。“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渣、危险固体废弃物等成为湘江的主要污染源。”潘胜强说。

  潘胜强呼吁,湘江污染治理必须引起全省上下高度重视,严格监控、堵住源头、调整产业结构、创新转型发展,方有望治本。

  “湘江流域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刻不容缓。”省政协委员、湘潭市政协副主席马石城的关注点是湘江流域农村面源污染。“农村面源污染之严重,令人意想不到,但容易被忽视。”

  “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导致湘江有机污染负荷逐年提高的主要原因。”马石城说。

  农村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难以量化等特点,突出表现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农村居民生活垃圾乱堆、生活污水乱排、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施肥施药等。

  民盟湖南省委的一项调研显示,湘江流域每年使用农药4万吨左右,化肥220万吨左右,每年经雨水冲洗带入径流,畜禽养殖污染比重也不断上升。

  省政协委员、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袁兴中建议,由省政府统筹规划,建立统一的化工冶炼工业园,将流域内所有的化工、冶炼企业搬迁入园,解除悬在湘江下游人民头顶上的一颗化工“定时炸弹”。

  来自湘江源头永州的省政协委员吕斌在全会上作大会发言,其核心内容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2013年5月,永州蓝山县被重新认定为湘江的源头,改变了千年来湘江源头在广西的定论。永州市政协以此为契机,对湘江保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

  吕斌说,建立公平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湘江上游特别是湘江源头地区的生态补偿力度,将为确保湘江母亲河得到长久保护注入一剂“强心针”。

  声音〉〉〉

  马石城委员:

  湘江两岸5公里内划为生态红线

  统筹科学规划,建立重点污染领域生态准入制度。建议将湘江两岸5公里之内的流域划定为生态红线,红线控制区域内,禁止规模畜禽养殖,推行生态农业。

  李必农委员:

  多渠道广筹保护和治理资金

  省政府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大,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是关键。必须多渠道广筹资金,才能保障行动计划的顺利完成。

  袁兴中委员:

  防范饮用水供水风险

  尽快建立环境应急预警体系,完善水源安全应急联动机制。从省级层面统筹考虑长株潭核心地区的第二水源地的研究与建设,防范饮用水供水风险。要向社会及时公布水质监督检查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吕斌委员:

  保护生态与发展工业应同样受益

  开征湘江流域生态补偿费,对湘江上游特别是源头地区实施补偿。建立湘江保护的评估考核制度和转移支付办法。确保保护生态与发展工业同样受益。

  潘胜强委员:

  突出抓好枢纽库区水质治理

  突出抓好枢纽库区水质治理。加强湘江流域联合监测,从时间和空间上全面掌握湘江水质的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污染事件。

001.jpg

  株洲湘江五桥附近的湘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