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春运,是中国人的“节日史诗”。这个相当于把欧洲18国全部人口都来回搬家四次的人口大迁徙,也是考验中国交通的最白热化战场,而这焦点的焦点,恐怕非铁路莫属。或许坐火车回家的路途一直伴随着拥挤和煎熬,但那份稳当当的安全,却始终伴随着我们左右。安全是旅客回家的唯一捷径,而这句话的背后,是有着百万铁路人的守望和坚持。
新闻中的这个四等小站,或许不会穿梭在我们春运回家的旅途记忆中。当列车疾驰而过,只看到一个笔挺的身影,拿着信号旗,在向我们行注目礼。当然,这不是小站铁路人工作的全部。在这一标准姿势背后,还有“承认闭塞、接受报点、开放信号、和司机联控……”等一系列动作,单调,机械,甚至是枯燥无味。
然而春运却需要这样反反复复地做这样的动作。没有细微的盐,怎能构成大海的咸。那些被人遗忘的四等小站、五等小站,没有旅客列车在此逗留,但却一定是构起钢铁大动脉的点点滴滴。24小时不间断值班、全天候的户外出勤,作为小站坚守者,这样的“规定动作”是必不可少。而通勤靠坐船、吃菜靠自栽,八小时之外的自力更生,却让我们看到铁路“小人物”们的另一种坚守。
身处小站,却一样要心怀着整个铁路运输使命、一样要守护着春运回家路上的那份职责。孤独、寂寞,自然是这些小站铁路职工的特有面孔;而坚守、付出,只为回家路上的那份安全,这同样是铁路人的性格符号。当我们每次乘坐火车出行都感觉到铁路的服务日益进步时,其背后,一定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像浦后站中的那6名铁路职工在背后默默无闻的拼搏和付出。
古人会说“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在铁路这样的运输企业中,或许会有类似浦后站职工的多版本解读,但我们看到的并非什么“大任”,而是这些铁路职工的工作性质使然。他们平时的工作也并没有太大的高尖端,所处的岗位也并非“一夫当关”。然而就是因为责任二字,让他们“不生于斯,却长于斯”。只是我们在春运回家的路上,更应该心怀敬意地看着那些矗立在小站站台上的坚守者。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是“谁”,却一定知道他们为了“谁”。
文/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