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长沙市人大代表建议历史街区改造恢复城隍庙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小华 编辑:刘飞越 2014-01-10 09:44:21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讯(记者 周小华)老街改造如何保留传统文化风俗场所,延续“老长沙”的精华?昨日,市人大代表、长沙成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斌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请求在都正街历史街区改造过程中恢复定湘王城隍庙的建议》。

  “说到城隍庙,现在最出名的是北京的和上海的。古今文明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成了市民、游客流连忘返之地。”刘斌说,“城隍”在传说里是守护城池的神。历史记载长沙曾分长沙、善化两县,也曾拥有过城隍庙,不过后来因为失火、烧毁、拆除,才最终消失。

  “都正街片区只有90亩地,北起人民西路,西邻蔡锷南路,东南毗邻天心公园。就在天心阁老城墙的背后,是老长沙(善化县)的中心区。这里曾经有善化县县衙门,驻军的都司衙门,这里有被封为‘定湘王庙’的善化县城隍庙,有纪念‘厨神’的詹王宫,有曾经的文化地标城南书院和文昌阁,有崇拜北斗星母亲的斗姥阁。”刘斌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寻找着那些老长沙的印记。“修复片区的古城风貌,不仅可以把古城仅存的主要历史元素联接起来,还可以保留像‘县正街’、‘都正街’、‘千总巷’、‘火药局’、‘清香留’、‘和乐街’、‘甘棠址’这样的老地名。”刘斌说。

  刘斌介绍,在市里的大力支持下,都正街历史街区已得到规划的认可,芙蓉区已开始启动建设,天心区也将于2014年启动,充分承载“老长沙”风味。

  家住县正街14号(原城隍庙庙内)的85岁老人黄昭云回忆道,上世纪60年代中期城隍庙尚存一角,彻底毁灭于1966年。城隍庙后来改造成“长沙纸盒厂”。

  刘斌建议,街区改造在保护老长沙原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应形成汇聚街面民俗生活体验、公益博览、高档餐饮、传统特色商业、特色手工艺品等业态的情景消费街区和长沙城市怀旧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重建城隍庙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保留传统文化风俗的场所,也可以恢复老长沙的感觉。”刘斌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