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乐见电视问政走出“审丑疲劳”

来源:红网 作者:闻则鸣 编辑:易木 2013-12-30 00:04:22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在武汉第四场电视问政现场,该市城建委主任彭浩收到督察员从一在建工地捡来的问题钢筋,彭浩细看后表示“问题严重”,将对全市建筑工地的钢筋进行专项检查;该市副市长秦军称钢筋问题“触目惊心”,认为这反映了施工方、监管方和政府建管站的三个缺位。(12月29日新华网)
  
  问作风、问执法、问服务、问管理、问环境,武汉电视问政连续5天5场“期末考”自成一个系列,并与此前的“期中考”前后呼应。放眼全国,电视问政在各地落地生根、全面开花,也时常成为媒体关注、群众热议的话题。话题焦点是什么呢?不少新闻标题是这样的:交管局长被质问一度语塞、交管局长脸涨红不停流汗、1常识题难倒3官员、局长们被问“卡壳”……官员似乎走到哪里都是“主角”?但是想必没有人愿意当这种“话题人物”。
  
  电视问政,如今已经是不再“新鲜”的话题,已经过了“眼球效应”阶段。如果谈起电视问政,还仅限于“脸红”、“出汗”、“尴尬”、“语塞”这些高频词,于公众来说,难保不会“审丑疲劳”;于官员一方,当“红脸出汗”成为集体写照,那也就模糊了焦点,可以“不以为耻”了,暂时的脸红不妨碍事过之后继续唱“白脸”,“语塞”也多是“一度”,走下问政台,依然可以滔滔不绝、气定神闲地“指点江山”。并不是说电视问政不重要或者没实效,而是在喧嚣浮躁的社会背景下,各界对于电视问政的态度和认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跑偏”。
  
  电视问政,关键在于“问政”而非“电视”,正所谓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电视问政应该围绕“问题”这个“里子”,而不是官员“表情”这个“面子”。当然,官员被问得尴尬失语是对他们的一种鞭策,有助于问题的重视和解决,但是当一些“返场嘉宾”又被“旧事重提”时,心里或许只能嘀咕一句“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了吧?
  
  从充满火药味的“诘问”到直接呈上“问题钢筋”,公众“问”得越来越理性、也越来越实在。如果泛泛地问当地建筑质量总体水平,那被问者也许还可以用“总体良好”、“逐年改善”等词语并拿出一串数据来轻松“过关”,但是当实实在在的“板砖”摆在面前,接过“问题”的手就有点hold不住了。如果言必谈“问题严重”、“高度重视”、“彻查整改”,公众就要问了:早干嘛去了?
  
  一味地“拍砖”并不是根本之策,也得给政府部门“解解围”,毕竟机关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特别是各种“形式主义”的工作任务让一些干部分身乏术,仅靠干部几双眼确实难以发现所有问题,但这不是不作为、懒作为的理由。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石,受自身局限暂时没有发现的问题,可以借助群众的慧眼去发现,要知道,群众之“问”不仅存在于电视问政现场,在日常生活中,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如果都得到重视,那么干部就多了许多发现问题的“眼睛”和制造美丽的“双手”,也就不至于在大屏幕上方寸大乱。更为根本的是,干部要主动“发问”、勤于“自问”,多下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了解民情,深刻反省自身,先百姓之忧而忧愁,后群众之乐而乐。
  
  电视问政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一个有效平台,只有走出“审丑疲劳”的怪圈,才能真正实现“叫座”又“叫好”。
  
  文/闻则鸣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