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12月27日讯(记者 易征洋 摄影 万谦)国企为什么需要改革?改革涉及利益的调整,国企改革更是涉及方方面面,怎样做好平衡?改革进入深水区,湖南怎么来啃“硬骨头”?
今天下午,湖南省国资委副主任张美诚作客红网《嘉宾访谈》,围绕坚定深化国企改革方向、促进国有经济发展壮大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湖南国企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
一切发展,都与改革相连。所有变化,都靠创新催生。省国资委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改革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相结合、改革与招商引资央企对接相结合、改革与改善职工群众民生相结合的思路强力推进国企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改革,国有经济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明显优化;企业对外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张美诚介绍,省国资委监管的24户企业,截至2012年底,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904.37亿元、净资产1305.97亿元、营业收入3207.7亿元、利润总额113.41亿元,分别是五年前的2.08倍、1.74倍、2.32倍、1.72倍。省国资委坚持国有资本“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原则,组建了一批大企业大集团,重点骨干企业竞争力全面提升,华菱集团、中联重科、建工集团等3户企业进入全国企业500强,15户企业进入省内企业100强。湖南国有企业改革,以改革产权制度和理顺职工劳动关系为突破口,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形成了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活了企业内生发展动力,为企业深化内部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触及利益调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改革涉及利益的调整,国企改革如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保职工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与成果?
张美诚坦言,改革肯定会触及利益调整。但同时表示,在改革中,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企业职工民生问题作为国企改革的根本出发点。
张美诚表示,首先,解决好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在改革中明确,改制为国有控股的企业,安置原企业的所有职工就业;对转制搞活和关闭破产的企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大都提出了安置职工的比例,并抓好落实。其次,解决好国企职工的民生问题。通过出台专门政策予以挂账,解决了原省属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接续问题,以及市州自2009年停止挂账后的养老保险接续问题。解决了关闭破产企业老工伤人员待遇落实问题,涉及老工伤人员约16万人。通过争取中央政策支持,解决了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医保问题。通过省属国企改革专项资金补助,解决了原国有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医药费等问题。通过探索与国企改革相配套的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在全国率先出台政策,推动80家关闭破产独立矿山及工业企业留守机构移交地方管理;推动国有企业办中小学退休教师移交地方并落实待遇;推动转制搞活为非国有和关闭破产企业的1000多名离休干部在改革后一次性移交地方。
企业改革后,原国企职工可能面临的就业、住房困难等问题,张美诚表示,涉及职工的民生问题将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角度、以发展的思路统筹加以解决。
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改革是个永恒的主题,是个不断深化持续推进的过程。”张美诚认为,虽然湖南国企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但仍面临体制、机制、结构和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等方面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深化国企改革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张美诚说,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的遗留问题处理还未完全到位,市州国企改革仍处在攻坚克难阶段;国有资产资源比较分散,资产效益和保值增值率有待提高;企业产权结构比较单一,“一股独大”的问题比较突出;国有企业需进一步转换体制机制,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负担还比较重,体制机制不活,行政化色彩比较浓,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国资监管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张美诚表示,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化方向,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相信国有企业发展的潜力无限,空间无限,精彩还在后头。
省国资委副主任张美诚作客红网:改革促国有经济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易征洋 万谦
编辑:杨洁
2013-12-27 17:28:38
时刻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