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文化强国之路》读书座谈会专家学者观点摘录

来源:四川在线 作者: 编辑:redcloud 2013-12-25 14:14:49
时刻新闻
—分享—

  12月23日,李长春同志《文化强国之路》读书座谈会在成都举行。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省社科联、省社科院、川报集团、新华文轩公司的专家学者作了交流发言。本网摘录部分专家学者观点言论,以飨读者。

  专家学者观点摘录

  周国良(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

  今年是改革开放35周年,也是党的十六大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战略部署的第十一个年头。李长春同志的这部著作,文献式地记录和反映了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历程。书中收录的内容,无不生动体现李长春同志对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探索,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谋划,处处闪耀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思想光芒。作为新闻出版系统一名文化建设的工作者,通过认真学习领会这部著作,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深感新闻出版的职责使命,对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更好地服务文化强省建设、文化强国建设,加深了思想认识和工作思考。

  记得2003年初我到省新闻出版局工作,成为这条战线的新兵时,党的十六大刚召开后不久。这一年,李长春同志发表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提高认识,狠抓落实,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要讲话,指出了改革的重大意义、方向原则和目标任务,明确回答了“为什么要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重大问题。今天重温学习,仍然记忆犹新。在改革实施的进程中,这些年李长春同志多次来四川视察调研,还深入到出版发行单位和农家书屋,现场了解基层一线的实际情况,并从发行环节图书的收货、储存和配送,到农家书屋有没有图书管理员等细节都一一询问,对四川新闻出版发展改革作出重要指示,给予我们鼓舞和鞭策。

  在李长春同志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新闻出版系统坚持以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为重点,重点围绕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等关键环节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全省新闻出版业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以较早组建报业、期刊、出版、发行等传媒集团,并彻底实现政企、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推进职能转变,建立健全省市县新闻出版版权管理机构、完善管理职能等改革为标志,四川新闻出版领域的改革,得到了李长春同志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深化改革是为了加快发展,加快发展是为了强大国家、造福人民。在《文化强国之路》中,李长春同志反复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最近几年,我们在圆满完成国有发行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和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推动新闻出版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集团化建设,发展新型业态,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到“十一五”期末(2010年),全省新闻出版业主要经济指标与“十五”期末(2005年)相比均实现了翻一番。

  2012年,全省行业总资产达到68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23亿元、增加值151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48%、36%、30%,综合经济规模跃升至全国第八位。(其中“五大集团”资产328亿元、营业收入107亿元,分别占全省行业总资产的47.8%、总收入的24.2%。)新闻出版业已成为文化强省的中坚力量。2012年,全省出版书报刊和电子音像出版物近万种(9940种),是改革初期2003年的两倍多,总印数20亿余册(盒、张),较好满足了群众需求。同时,全面完成全省47824个行政村农家书屋的建设,实现了全覆盖,为完善全省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后,按照全省统筹城乡、“两化”互动和“多点多极”、创新驱动战略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行业现状,完善深化改革、繁荣事业、做强产业的措施,并围绕加强公共服务,着力巩固农家书屋阵地,完善服务长效机制,配套推进城市书城书店、乡镇出版物销售网点、社区书屋和阅报栏(屏)等阅读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目前,社区书屋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城乡阅报栏(屏)建设已在宜宾等4个市试点推开。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要求,自觉担当起新闻出版引领社会、教育人民、传承文化、服务发展的职责使命,正确处理好新闻出版意识形态和产业属性的关系,努力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始终高举旗帜,大力实施重点出版工程,推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优秀出版物,为全省“三大战略”、“两个跨越”鼓劲加油;坚持从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出发,按照标准化、均等化的要求,加快建设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为群众奉献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坚持围绕建设新闻出版强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步伐,提高新闻出版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率,努力为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NextPage]

  李后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在寒意渐浓的冬季,用一周时间认真拜读了李长春同志的《文化强国之路——文化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上下卷。书中讲话和谈话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给人亲切和新奇之感。全书91篇文章和69幅照片,给读者带来春风与暖意,读后产生沉思和启迪,能极大增强信心和力量。

  编排和设计独具匠心,文风和文字拨动人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新的部署,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还处于正在进行时。这本书全面总结了过去十年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阐述的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于文化界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本书采取的则是专题形式,划分了8个专题,系统展现了李长春同志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思想和实践。第一个专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主要阐述过去十年间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决策部署,展现这十年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面貌和主要工作。第二个专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主要体现了解放思想是各项工作的“总开关”的理念,其余各专题则集中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各个具体方面。这八个专题既各有侧重,又有内在的逻辑关联,不仅宏观展现出过去十年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全局,也清晰反映出十年来文化领域各方面主要工作情况。此外,专题的每篇文章都标明了时间、地点和场合,体现了作者方便广大读者阅读使用的良苦用心。有些文章之后有注释,介绍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些具体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同时介绍了一些名词术语,有很强的知识性与可读性。

  强调改革,指引改革。此书的最大特点是,改革红线贯穿始终,探索精神洒满行中。我们不但从书中看到了中国改革的思考和足迹,更看到了美好前景和蓝图。李长春同志对文化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层透视,精确制导,不但论述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十大关系”、“六大战略”,还阐述了“四大工程”和“四个不适应”,忧患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跃然纸面,对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的涌现充满希望,对文化繁荣与发展包含期盼。全书涵盖领域十分广泛,除影视行业外,还包括新媒体、京剧、话剧、动漫,甚至网吧经营、微博等各个领域,充满个人感悟。尤其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文艺院团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如何推动中国的电影、动漫产业的发展等问题有深刻的论述。他多次强调,改革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完善文化法律法规体系,要破除文化改革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实践呼唤改革、时代要求改革、基层呼吁改革。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改则兴,不改则衰。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理论准备和工作准备。观众是上帝,是最严格的评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检验就是群众检验,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就是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就是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了“二为”方向。

  文化走出去,关键是企业走出去。李长春同志对文化走出去战略论述特别精彩。他说,究竟是谁走出去?不仅仅是文化官员出访,更应该是企业走出去,是市场主体走出去,是产品走出去。关键在哪里呢?他说,从严格意义来讲,文化领域合格的市场主体还凤毛麟角,国有文化单位在传统体制下基本上都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要走出去有很大局限性,首先是没有内在动力,其价值观念是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对上级负责,没有主动开拓市场的动力,即使使用行政动力推动也是暂时的,没有体制机制保障。其次没有市场手段,没有筹措资金的职能,只能打报告伸手向上要钱,就是儿子花爹娘的钱,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不讲效益。这些论述非常深刻和透彻,读来不但爽朗解渴,而且犹如醍醐灌顶。

  四川的代表,牵挂着四川。李长春同志作为四川选的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以来对四川人民充满了特殊感情,也一直关心、关注和支持着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且每年都要到他的“选区”走走看看,为四川的发展献计出策。李长春强调,四川要抓住灾后重建的有利机遇,进一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工作,破解文化发展难题,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的进程中迈出新步伐。2012年5月19日,四川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72名,李长春同志高票当选。2012年9月5日至9日,李长春同志先后到阿坝、成都等地,深入村寨、企业、社区和宣传文化单位等调研。他希望四川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努力建设西部地区创新驱动高地、思想道德建设高地、民族团结和睦高地、文化改革发展高地,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参加四川团讨论时,李长春同志衷心祝愿四川各族人民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书中专门收录了他在汶川水磨镇、北川曲山镇、红原下哈拉玛村等地调研和十八大参加四川团讨论的照片。

  李长春同志对哲学社会科学非常重视。他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作为开篇之作收入书中。他指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最主要的领域是哲学社会科学、新闻舆论、文艺作品、网络文化。他强调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要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发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引导作用,整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建设一批具有专业优势的思想库。他要求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国家资助扶持一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大家和杰出人才。这些要求和举措,有力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智力服务。

[NextPage]

  赵英(四川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2002年党的十六大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掀起了我国文化快速发展的大潮。十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文化强国之路》一书,充分展现了党的十六大以后的10年间,党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生动记录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新形势下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宝贵经验,全面反映了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取得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

  翻开这本书,我感到呈现在面前的既是一幅描绘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全景的恢宏画卷,又是一部展现十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的宏篇巨著。从中我们既深刻体会到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不平凡历程,也深刻感受到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文化发展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我们党不断推动文化发展理念和理论的创新,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在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征程上矗立起了又一座历史丰碑。

  哲学社会科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发展之路,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之路。也正是随着文化建设理念的创新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走出了学术殿堂,进入了社会公众的视野。从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下发,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写入党的报告,再到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我们党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放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来审视,赋予了哲学社会科学“党和人民事业思想库”的重要作用,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以哲学社会科学为核心的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的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是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的问题,解决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科学。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既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又因其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和作用,能够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提供思想引领、理论支撑、智力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讲,哲学社会科学是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出“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将哲学社会科学摆在了首位,充分说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在文化改革发展大潮的引领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重视和关心下,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全省各级社科组织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懈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成绩。但与四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和要求相比,与党委、政府的期望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相比,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加快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努力建设社科强省为我省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是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重要职责和任务。通过对《文化强国之路》的学习,我们感到,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我们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立新的理念。一方面,要牢牢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大趋势,牢固树立发展的理念,靠发展做大做强四川哲学社会科学。牢固树立起开拓创新的意识,既鼓励和支持社科研究在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上的创新,也鼓励和支持社科工作在思路、方法、途径和具体措施上的创新。另一方面,要切实落实李长春同志“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摆在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切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强宏观指导,加大经费投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二是要积极推进评价机制改革,充分发挥规划评奖的杠杆作用。李长春同志多次提出,要改革评奖机制,反对“以获奖为目的,以评委为标准,以政府为市场,以亏损为结局”的式主义,强调要严格纠正为评奖而评奖的倾向。这虽然是对文艺创作的要求,但同样值得社科界警醒。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评奖工作,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深化立项和评奖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科研、人才评价体系,确立以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为标准的评价导向;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探索建立以政府奖励和单位、社会力量奖励相结合的奖励体系;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大局,加强应用对策研究,扩大应用对策研究在立项、评奖中的比例;加强资源整合,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精品工程,扩大招投标比例和范围,努力推出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精品力作,促进重大成果涌现。

  三是进一步推进社科普及工作,不断提高群众人文素质。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哲学社会科学不应是高高在上深奥的理论,而应该而且必须走近群众、走近基层,为人民群众爱接受,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传承文明、咨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开展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既是是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载体,也是联系科学与民众之间的桥梁和中介。一方面,要坚持在基层建好一批社科普及基地,大力推广普及“人文讲坛”活动,为提升社会人文素质搭建好平台。另一方面,组织、编写、出版更多具有四川特色、社会认可、群众欢迎的社科普及读物。同时,积极探索体现民族性、富有时代性、突出大众性的有效载体和表述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建设更加凸显感召力、传播形式更加富有亲和力,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浸润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之中,体现到社会行为、社会意识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关键在人才、在队伍”。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科研单位,制定社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及配套相关政策措施;通过项目运作、课题招标等方式,对社科资源进行跨系统、跨学科整合,使高校、党校、科研单位、学会和党政部门研究机构的科研大军联动起来,努力提高社科研究工作的组织化和实用性,发挥社科资源的聚合效应;健立和完善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联系制度,搭建学术交流与服务的工作平台。积极调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为我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奋力实现“两个跨越”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NextPage]  杨杪(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文化强国之路——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一书是李长春同志卸任后的首部著作,真实记录了党的十六大以来10年间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历程,对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排头兵和图书发行的主渠道,文轩高度重视该书的重要文献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动员公司力量,全力做好该书的内部学习工作和外部发行工作。

  一、学好该书,明确文轩发展的新思路。李长春同志特别关心文轩的改革发展,2009年、2010年和2012年曾三次视察文轩,并对文轩的改革发展做出重要指示,文轩今天的发展就是贯彻落实中央文化产业改革部署和李长春同志各项指示的重要成果。而该书正是李长春同志长期领导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智慧创造和思想结晶。文轩将进一步安排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对该书进行深入学习研讨,深入学习领会全书精神,紧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入推进改革的重大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发展之路,突破传统出版发行业的固有思维模式,站在大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重新谋划布局,进一步明确企业在信息化时代全面战略升级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探索文化生产和传播的新路径,带动企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二、发好该书,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做好该书发行工作,文轩专门成立了由总经理任组长,各相关分管经营管理团队成员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以“‘线上+线下’互动,立体营销,全覆盖,做大影响”为思路指导开展工作。公司采购、物流、零售、电子商务、教育服务等各相关产业链环节,按照指导思路,明确分工,密切配合,高效开展该书发行工作,尽快将书送到读者手上,满足阅读学习需要。

  (一)线上立体营销,确保网络全覆盖:“文轩在线”目前是全国成长性最好、销售规模最大的国有电子商务渠道,今年销售规模已达到4.5亿元。文轩利用该平台,采用信息化营销手段,对此书进行全媒体立体营销推广。首先采用封面立体化、提炼卖点等方式对图书进行信息化加工包装。其次确保在“文轩网”“天猫文轩店”“当当”“亚马逊”“京东”及加盟100多家电子商务网站全面同步上线。三是通过单品专题设计、首页陈列、购买搜索关键词、网站推广位、发布书讯等形式,在上线网站进行重点营销。四是利用网站消费的相关性,对同类图书(《邓小平时代》、《朱镕基讲话实录》)的页面进行关联推荐,对购买同类图书的潜在客户通过短信、邮件、微博、微信等多媒体通讯工具进行推广。

  (二)线下全体动员,深入营销服务:文轩在省内构建了由180多家零售书店和114家教育服务分公司组成的遍布全川的图书销售网络。为有效开展工作,零售渠道将该书列为年度重点营销产品,并启动了实体书店和团购结合的综合营销预案。实体门店要求“文化商城+轩客会书店+一般书店”组成的180多家书店,通过设置LED显示屏、悬挂横幅、摆放KT板、摆设专柜、滚动影音播放等形式在卖场营造浓厚的购书氛围,并对导购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有效提高该书销售的精准度。零售团购业务人员和中心店经理将带着销售任务深入各级党政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等进行业务联系,赠送样书,上门开展团购服务工作,同时将该书纳入单品上量重点营销图书范围,提高销售绩效奖励比例,以充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教育服务渠道安排全省114个分公司利用教育客户落地服务优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深入服务客户单位进行深度营销,以带动全省文化教育单位进行集团采购该书。

  在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文轩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由于“线上+线下”的有效营销互动,该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销售业绩,据统计,目前文轩采购的14000册图书,已销售10000册,销售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市新华书店前三位。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