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蒋建国:读李长春同志《文化强国之路》一书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蒋建国 编辑:redcloud 2013-12-24 11:04:47
时刻新闻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为了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前不久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以强烈的使命担当精神,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正当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伟大事业之际,李长春同志《文化强国之路——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一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系统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深刻总结了十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全面反映了我们党领导文化改革发展取得的创新成果,真实展现了李长春同志指导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对于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文化工作者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我作为新闻出版系统的一员,有幸在李长春同志悉心指导下参与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一些工作。拜读《文化强国之路》一书,倍感亲切,受益良多。书中记录的改革历程波澜壮阔,历历在目;书中体现的改革成就硕果累累,令人振奋;书中总结的改革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书中反映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富有创见,启人深思;书中显示的作风学风文风,堪称典范。

一、发展道路的引领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把文化建设摆上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开创了我国文化建设新局面,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李长春同志作为当时主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中央领导,与广大文化工作者共商文化改革发展大计,谋划文化改革发展蓝图,指导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大力推动中央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因此可以说,《文化强国之路》一书通篇体现了中央对文化建设的一贯高度重视,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深入探索和正确引领,彰显出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

  通读全书,感到其中一以贯之的主题是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在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鲜明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唯一正确道路。从《文化强国之路》一书记录和展现的文化改革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十年中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正如作者在书中所指出的,始终坚持这条道路不动摇,我们就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通读全书,感到其中一以贯之的主旨是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揭示文化发展道路根本属性、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核心问题。从《文化强国之路》一书记录和展现的文化改革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十年中文化体制改革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坚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这条底线不放松,充分发挥了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强调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高举一面旗帜,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持一个方向,那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通读全书,感到其中一以贯之的主线是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本身就是改革创新的成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是坚持这条道路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开,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央确定的阶段性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从《文化强国之路》一书记录和展现的文化改革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文化体制改革是十六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大亮点,是我国全方位改革辉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动力和必由之路。

二、思想理论的创新

  我们党在文化体制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理论支撑。《文化强国之路》一书,即全面反映了这一时期党领导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思想理论创新成果。

  首先,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体系的探索。书中透露,2004年在研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时,胡锦涛同志曾说,这种事业单位体制问题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解决,不能再传给下一代了。阅读《文化强国之路》一书,我们能深刻感受到,正是凭着攻坚克难的政治勇气和大胆实践的探索精神,我们党带领广大文化工作者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定不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结出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既体现在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文化生产力的解放上,更体现在管根本管长远的思想理论层面,尤其是集中体现为深化了对文化地位和作用、文化发展方向、文化发展格局、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发展思路、文化发展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的认识,形成了鲜明而完整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体系,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其次,集中凝练了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观念。作者指出,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阅读《文化强国之路》一书,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十年文化体制改革,最根本的突破是观念的突破。书中反映的很多新观念,既来源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又充分发挥了先导引领作用,指导着广大文化工作者从传统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着文化体制改革实践。特别是作者关于“两个面向”即面向群众和面向市场,“两个轮子”即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种属性”即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商品属性,“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格局”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开放格局,“两个市场”即牢牢占领国内文化市场和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两个动力”即改革和科技等一系列问题理论阐释,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加强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了广大文化工作者思想认识的新高度新水平,已经和正在实践中日益转化为文化改革发展的现实推动力。

  第三,集中体现了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工作方法。十年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不仅有赖于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还得益于每一项具体工作的扎实推动。阅读《文化强国之路》一书,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十分重视从方法论的高度对文化体制改革进行谋划、指导和推动。如善于进行顶层设计,在启动改革之初就对改革重点领域、突破方向、推进路径、实施步骤、配套政策等重大问题进行统筹考虑,使文化体制改革这项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的敏感任务得以积极稳妥推进;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通过啃下硬骨头、抓住牛鼻子带动全局工作;善于借鉴经济领域改革的成功做法,把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紧密结合起来;善于总结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推动改革从“试验田”变成大面积“丰收田”,等等。这些关于改革方法论的阐述和总结,对于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三、改进作风的示范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进一步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的号召,强调要把“三风”作为一个整体,协同推进、标本兼治、形成合力、取得成效。《文化强国之路》一书彰显出的为民情怀、务实精神和清新文风,为我们加强作风学风文风建设提供了典范。

  透过书中一篇篇文稿,我们可以真切地感知作者以人为本、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文如其人,《文化强国之路》一书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作者对人民群众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热爱,反映出的是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他把解决读书难、看报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文化权益问题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尺度,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如在谈到文化产品评价时指出,人民群众是文化产品的最终评判者,要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好口碑。在谈到电视数字化改造是民心工程时特别告诫,在农村电视向数字化阶段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公益性质,避免在实践中走样变味,不要把民心工程变成民怨工程。

  透过书中一篇篇文稿,我们可以真切感知作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文风反映政风,体现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收入《文化强国之路》一书的文稿,相当一部分是作者在基层调研和其他场合的即席讲话、谈话,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先行试点、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逐步推开,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早在2003年时作者就指出,实践在呼唤改革。基层对改革认识的高度和实践的进度,是出乎我们意料的,已经走在了主管机关的前面。他强调,正确的认识是从群众中来,从实践中来。只在办公室苦思冥想是不行的。为此,作者身体力行,数十次到各地实地考察,深入改革试点地区和基层文化单位了解进展情况,总结试点经验,在实践基础上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指导和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透过书中一篇篇文稿,我们可以真切地感知作者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语言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的思想最鲜活,群众的语言最生动。”从《文化强国之路》一书中可以感到,作者十分熟悉群众语言,善于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读来让人回味无穷。如在谈到转企改制的本质要求时指出,改革不是甩包袱,不是为财政省两个钱,根本问题是要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在谈到要加大对改革到位单位的支持时强调,要扶上马、送一程。作者还以“猫论”形象说明人为割裂文艺院团与观众、与市场之间联系的严重危害:猫的天性本来是抓老鼠,可是主人好心,总是拿鱼喂它,本意是鼓励它更好地抓老鼠,可是后来猫认为享受主人喂的鱼才是理所当然的,长期下去,最后就根本不会抓老鼠了。各种戏曲本来是与观众和市场有天然联系的,但人为地把院团“养”起来,进而行政化,长此以往,最后院团也就根本不会去争取观众、开拓市场了。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四、深化改革的指导

  文化体制改革的十年,也是新闻出版行业思想观念大解放、体制机制大创新、事业产业大发展、整体实力大提升的十年。十年中,我们按照中央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新闻出版生产力,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方式、发展格局、发展态势焕然一新,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进一步战略部署,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文化强国之路》一书中有多篇文稿涉及新闻出版行业,既有肯定鼓励,更有期盼要求,这对新闻出版行业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借力《文化强国之路》一书出版的东风,充分运用和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实践和理论创新的成果,以舍我其谁的历史感、壮士断腕的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坚定不移地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加快新闻出版强国建设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此,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新完善新闻出版管理体制。推进党政部门与所属新闻出版企业进一步理顺关系。规范出版物网络内容传播和网络出版物内容传播。完善包括新闻网站和网络出版单位相关从业人员在内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实现全覆盖。二是做强做大新闻出版市场主体。继续推进符合规定的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积极推动已转制新闻出版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支持国有骨干新闻出版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在坚持出版权特许经营前提下,允许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从事选题策划、内容提供、设计装帧等前期制作和出版后经营发行业务,大力发展各种形式小微新闻出版企业。三是建立健全多层次新闻出版产品和要素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出版产品信息交换平台。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加快制定完善著作权、品牌等无形资产评估、质押、流转、变现等管理办法,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出版资源相结合。加强版权保护体系和监管平台建设,严厉惩处侵权盗版等行为,逐步形成一创成名、一创致富、一创终身享有、一创利及子孙的环境。四是积极推进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完善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建立以基层群众为主的农家书屋选书机制。管好用好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继续推进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加快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内部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推动新闻出版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社会化。五是提高新闻出版开放水平。积极探索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推动新闻出版产品走出去。支持新闻出版企业构建国际营销网络,建立海外分支机构,培育一批知名跨国传媒集团和文化品牌,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作者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