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专家解读三中全会:对宏观经济影响更多在中长期

来源:红网 作者:喻向阳 邓丽丹 编辑:李艳华 2013-12-16 11:08:2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长沙12月15日讯(通讯员 邓丽丹 记者 喻向阳)一直以来,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逻辑”的讨论声此起彼伏、众说纷纭:有人评价改革力度和深度均超预期,也有人感叹改革低预期。
  
  今天下午,湖南省投资理财学会执行会长、中信建投证券湖南分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刘亚辉博士在“橘郡·礼顿山城市叠墅聚湘商”论坛上指出,不同的利益主体,对改革的诉求和预期也有所不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更多在于中长期。
  
  本次活动由橘郡·礼顿山主办,湖南省职业经理人协会、湘商传媒承办,特邀嘉宾刘亚辉博士关于“经济梦想与发展现实”的主题演讲。刘亚辉说,三中全会描绘了中国梦的愿景和实现方式,而对于当前经济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没有给出透彻的分析、明确的态度和可操作的解决办法,也未就短期目标和实施路径做出说明。由此判断,2014年的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目标及政策可能还有待于两会的定调。
  
  “一个后果是,全会把公众对于改革的关注点从重大和关键性的问题移开,这些问题往往是复杂和富有争议的,转移到一个比较长期的宏伟蓝图;把对短期内达成改革方案和付诸实施的诉求,化作了持续的内容丰富但是可能无关宏旨的改革细节的跟踪。”刘亚辉说,改革的落地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三中全会对于宏观经济的短期影响不易评估,而更多的在于中长期影响。改革是问题导向的,梦想还需要和现实结合。
  
  刘亚辉随之进一步分析了地方债务、央行货币政策、土地财税房产金融改革等系列三中全会改革热点问题。并指出:改革中诸多方面都可能提高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中枢,收入和财富的分配改革则不容易成功。消费主导向投资主导的经济模式转换可能难以发生。中央企业、地方国企、私人企业之间,最有可能让利的仍然是地方国企。地方债务问题仍然可能是牵动未来几年企业层面改革的关键环节。
  
  三中全会后中小企业如何在全新格局中破解融资难题,也成为现场企业家们关注焦点。“2014年企业面临的资金环境总体比较紧张,特别是实行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以后。”刘亚辉博士现场特别提出中小企业投融资“五大法则”:首先、做好企业现金流管理工作,加强财务管理,谨慎投资;其二,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特别是重点融入2、3年期限的资金;第三,在资金融资渠道方面,微型企业可以抱团取暖,资源整合,建立企业联盟向银行融资。小型企业可以联合成立“产业”或“天使”投资基金委托专业的投资银行团队管理,帮助联盟企业进行投资管理;第四,中型企业可以通过股权交易所和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权融资;第五,可与优秀和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获得融资和发展。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