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嫦娥三号”即将出征 入轨精度提高3倍多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编辑:蔡娟 2013-11-30 09:05:47
时刻新闻
—分享—

  群山如黛,松涛声声。大山深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静谧而肃穆。

  近了,近了!远山深处,高高的发射塔架巍然耸立,整装待“嫁”的“嫦娥三姑娘”羞涩地藏于“闺中”,静待出征。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嫦娥三号发射场。银白色塔体上,“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几个大字遒劲有力,与发射架相匹配的是一座高达97米的活动塔,有32层楼房之高。

  站在有“亚洲第一塔”美誉的2号发射塔下,仰望高高耸立的塔体,记者内心涌动着兴奋—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已完全包裹其中,发射场系统进入待命加注发射阶段。

  “火箭长56米多,捆绑有4个助推器,起飞质量约为456吨,发射的嫦娥三号重量约为3780公斤。”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裴照宇介绍,“嫦娥三号比嫦娥二号重了1000多公斤,入轨精度提高3倍多,因此需要突破多项技术来满足发射要求。”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嫦娥三号完美登月,火箭将采用多窗口、窄宽度和高精度入轨发射,这在我国航天发射史上是第一次。

  “多窗口、窄宽度发射很难,对轨道设计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姜杰介绍,“嫦娥三号任务共选择了6个发射窗口,每个窗口的发射时间间隔非常短,需快速装订不同弹道参数。”

  塔架下,记者看到各种车辆和人员来往穿梭,一派繁忙,嫦娥三号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唯一使用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发射高轨卫星的发射场,曾创造我国航天史上多项发射纪录。

  “发射场测发、测控、通信、气象、勤务保障等系统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了大规模升级改造,包括更新测量设备、更新遥测系统、改造光学仪器、建设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等在内的技术改进达上百项,进一步提高了发射场的可靠性和整体发射能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振中说,“目前,嫦娥三号任务发射场区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孙保卫介绍,嫦娥三号任务是中心执行的第83次发射任务,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绝不是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简单重复。为提高探测器入轨精度,发射场将瞄准“零窗口”发射。

  为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做了大量充分的准备工作。广大科技干部传承“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团结奉献”的西昌航天精神,通过多项技术突破,极大提高了发射场的可靠性和整体发射能力,为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奔月奠定了坚实技术支撑。

  步入中心科技公园,“夸父追日”“万户飞天”“嫦娥奔月”等精美雕塑令人流连忘返,“后羿射日”雕塑上有弓无箭的景观,给人留下无尽遐想。

  孙保卫向记者揭示了“后羿射日”雕塑有弓无箭的秘密:寓意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卫星,就像后羿射出的箭一样“箭无虚发”。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等号令’,让我们一起期待‘嫦娥’成功飞天奔月的好消息!”孙保卫与记者紧紧地握了握手。

  (本报西昌11月29日电)

  军事气象水文部门精确保障嫦娥三号奔月

  本报北京11月29日电黄祥红、记者王天益报道:今天,记者从总参气象水文局获悉,我军气象水文部门着眼任务需求建立联合保障机制,为成功实施嫦娥三号发射任务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水文和空间天气保障。

  时下正值冬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地区天气复杂多变,影响和制约嫦娥三号发射任务的因素较多。为圆满完成保障任务,总参气象水文局日前会同总装有关部门,建立了由总部、发射场和测控船组成的联合气象水文空间天气保障机制,综合运用自主研发的数值预报系统和卫星等多种探测手段,制作了以降水、大风、云量云高、水平和垂直能见度等要素为重点的精细化预报产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