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县委大院”为何成为一道“不老风景”?

来源:红网 作者:柏之学 编辑:王娉娉 2013-11-22 10:51:42
时刻新闻
—分享—
  柏之学
  
  近日,《湖南新闻联播》制作播出了《县委大院》系列报道,让我们看到了老门脸也能招商引资办大事的蓝山县委大院、62年青砖黑瓦依旧的龙山县委大院、四栋砖木房一用60年的临澧县委大院等一批矗立在三湘大地上的不老风景。这些老县委大院里红砖房、红瓦片、木楼梯、石灰墙的老建筑,让见惯了现代社会豪华楼堂馆所的人们感到震撼,却又是那样地倍感亲切,大院虽老,但风景常新,精神常新。
  
  老大院的艰苦奋斗作风常新。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大修“世界领先”、“国内领先”、“超越省部级”的楼堂馆所,浙江省长兴县政府办公楼被戏称为“世界第一县衙”,该楼及配套设施总花费达20亿元,江苏省沛县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装修豪华,县主要领导办公面积大多在100平米以上,还配有休息室……在比阔气、比奢侈、比排场的楼堂馆所建设“竞赛”中,艰苦奋斗的作风被抛诸脑后,对此,中央果断叫停了地方的楼堂馆所建设。反观湖南的这些老县委大院,那些破旧的红砖瓦片房可谓就是“蜗居”,但正是这些“蜗居”中发出的一道道暖民心、促发展的决定指令,让老百姓感受到了节俭政府、廉洁政府带给自己生活实实在在的改善。正如茶陵县委大院里镌刻的毛主席的那句话,“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在奢糜之风日盛的今天尤为振聋发聩、令人深思。
  
  老大院的求真务实作风更新。奢华办公楼虽然舒适,但这些“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容易助长为政者的官僚主义,而让自己忘记职责所在。这些老县委大院当地财政出不起新建大院的经费吗?显然不是,正如蓝山县委书记魏湘江所讲,“不是没钱,但总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蓝山县委书记“蜗居”在10来平米的办公室,但是耗资600万元修建了市民广场,升级了乡镇医改、村村通工程、“9+3”工程等民生项目;溆浦县四大家挤在四幢老式房屋里办公,但是投资5000万修建了屈原学校,投资1.5亿修建怀化市最高规格的城南学校;岳阳县“老院子修修补补又三年”,但是兴建了三个工业园(科技园),修建了渔民新村,上岸安置了1290多户渔民等,当地的财政收入切切实实用在了解决当地劳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社会救助、生产生活水平等“德政工程”之上,不是为了“挣面子”、“树政绩”上,而是为了经济社会的“真”发展、“实”进步。
  
  老大院的廉政为民情怀犹新。在《县委大院》系列报道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批真实存在的条件艰苦的老建筑办公楼,更看到了坚守老大院里办公生活令人敬佩的基层干部,没有门禁系统的老院子离群众很近,这些基层干部的廉政为民情怀也让干群关系更近。衡东县委大院还是群众休闲健身的场所,“敞开怀抱,迎接老百姓来健身”,龙山县委书记的办公室,随时会出现一张张群众的面孔,群众来到这样的县委大院,能方便亲切地找到书记。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豪华办公大楼相比,这些老院子里散发的亲民味道、洋溢的和谐感情更加“接地气”、“得人心”。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与你有多亲,时间在流逝,世事在变化,老县委大院在老百姓心里还是那种熟悉的情感,没有围墙的大院将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老百姓也会把“这里的人”装在心里。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