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中国网事”记者艾福梅 韩淼)“地方政府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涉及面广、触及利益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日前召开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如果说中央政府改革是上篇,地方政府改革就是下篇,需要整体构思、通盘考虑、上下贯通,把政府改革的整篇文章做好。
专家指出,过去几次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都出现过“上面动作大,下面打折扣”的情况。新一轮简政放权已经进入全面深化的关键时期,好政策能否真正落到实处,难点重点都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把政府改革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李克强说,政府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社会的作用,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政府职能转变已经进入全面深化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此前,中央政府通过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激发民间活力,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以来,国务院分四批取消和下放了3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与此同时,企业登记数增长25%,其中民营和个体企业增长37%,带动了民间投资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长,明显超过政府性投资增速。
张立群说,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对财政、货币政策的依赖程度仍偏高。从地方政府层面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将切实解决简政放权“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更为有效地释放改革红利。
李克强强调,政府机构改革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职能转变能不能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下放了许多权力,下一步还要看地方,如果地方政府改革不及时跟进,简政放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地方要负起责任,配合落实中央举措。中央和地方必须上下一贯,保证政令畅通。
[NextPage]避免走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怪圈
分析人士认为,地方政府的行政审批等事项也很多,对市场和社会也存在过度干预的现象,职能转变的任务不比中央少。
李克强要求,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要重点抓好“接、放、管”。接,就是把中央放给市场的权力接转放开,把中央下放给地方的职能接好管好;放,就是把本级该放的权力切实放下去、放到位;管,就是把地方该管的事情管起来、管到位。
汪玉凯说,地方政府必须做到“管”、“放”平衡,中央给地方放权,地方政府要接好,但政府不能“一放了之”,该管的必须管起来,不能缺位。
专家指出,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之一在于把权力“越位”和“缺位”的问题解决好。在市场、社会能做好的事情上,不“越位”。在保障民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监管违法行为等方面,不“缺位”。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过程中,要坚持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强化,加快配套改革和法治建设,特别是长效机制的建设,在积极有序推进“放”的同时,加强调控监管,切实做到“放”“管”结合。
李克强强调,这次地方政府改革,要把市场监管重心下移,加强市县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和力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逐步做到疏而不漏,防止再走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
[NextPage]“瘦身”与“强身”并进
这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要着力搞好“控、调、改”。控,就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调,就是调整优化机构编制结构;改,就是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机构编制释放潜力。
事实上,“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是本届政府上任之初向社会和人民承诺的“约法三章”之一。在整个政府体系中,地方政府占“大头”。我国90%以上的公务员、85%左右的财政最终支出是在地方。
“必须改变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局部存在的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的状况,否则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不可能完成。”汪玉凯说。
人们注意到,现在机构编制不是总量不够,而是结构不合理,机构编制资源没有配置好。一些需要加强的重点领域和环节,有的人手急缺,管不过来。而另一些已经弱化的领域,闲职太多,效率低下。
事实上,往往越是基层部门人员越缺。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负责人马文达说,该所共有工作人员48人,但需要监管的有餐饮企业1264家,公共场所560家、医疗机构91家,学校176所,遍布城乡各个区域,监管难度很大。
李克强说,现在有些机关上面很大、下面很细,成了鸵鸟。各地要下决心,该加强的加强,该弱化的弱化,特别要加强基层、加强一线,把上级机关“瘦身”与基层一线“强身”统筹考虑,把编制结构调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