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稳中求进开新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述评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蔡娟 2013-11-09 08:45:43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华网北京11月8日电题:稳中求进开新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述评

  新华社记者

  时光的年轮刻下奋斗的足迹,历史的巨手翻开梦想的新篇——

  一年前,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为中国未来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航向。

  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新局、树新风,以扎实稳健的举措、锐意改革的精神,向着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长风破浪会有时。以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号”巨轮又将开始新的航程。

  这是经济发展呈现新面貌的一年——稳增长、调结构,中国经济在转型发展中逐步进入新轨道

  秋去冬来,气温普降,中国经济却透出丝丝暖意。

  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8%,增速比上季度回升了0.3个百分点,扭转了两个季度连续下滑的趋势。投资、消费、出口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均有所回升。

  刚刚出笼的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更是连续四个月回升,达到51.4%,创下18个月以来新高。这一经济先行指标,发出了市场预期和信心稳定的信号。

  与此同时,结构调整也取得新进展:民间投资增速止跌回稳,国内消费稳中有升,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增速远快于传统产业;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0.6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也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夏粮、早稻已丰收到手,今年农业丰收已基本定局。

  无论从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还是预期看,2013年的中国经济都会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下,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回首一年来,世界市场疲软乏力,国内面临产能过剩突出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冷静、科学判断形势,明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

  “中央意图很明确,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一个都不能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归根结底一句话,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稳是根基。

  一年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助推消费升级……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

  “国家出台针对小微企业免税等实质性措施,让市场信心正在恢复。”上海亮硕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华说,“今年上半年企业销售额一度只有3000万元,三季度开始接洽一些大额订单,预计年底能达到1亿元。”

  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黄育川说,之前一些人士认为中国经济急剧减速或出现“硬着陆”的判断有很大缺陷。

  稳中求进,进是目的。

  经济下行时,用短期刺激政策把经济增速推高,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权衡利弊,只有坚持调结构、促改革,才能真正解决困扰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船舶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75%,煤炭价格跌了三分之一,一吨钢的利润还不够买一根冰棍……这就是当前中国产能过剩顽疾的写照。

  针对这一问题,中央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转型发展”重要抓手。国务院近期专门出台指导意见,对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核心任务是“管住控制增量、调整优化存量、建立长效机制”。

  与产能过剩相伴生的是大气污染问题。

  哈尔滨、北京、海口……雾霾天气从北往南横扫大半中国,也引发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深入思考。

  今年以来,一系列新措施相继推出:国家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务院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立下大气污染防治“军令状”;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防治大气污染十项措施、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与此同时,国家出台政策措施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为拉动民间投资,国家决定尽快在金融、石油、电力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为发展新兴产业,国家着手研究促进信息消费、光伏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正如日本《读卖新闻》评论指出,中国正在将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最优先解决的课题。

  “即使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中央也注重统筹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这是今年以来宏观管理方式的最大创新。”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说。

  这是改革攻坚实现新突破的一年——闯深水、涉险滩,一系列抓要害、动真格的改革相继推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原以为至少需要7天,没想到只用了2个多小时——

  即便是亲身经历,叶丽梅也感到难以置信:近一个月前,作为即将成立的东莞中汽宏远汽车有限公司办公室主管的她,来到工商局大厅办理公司营业执照,仅仅两个多小时,执照到手。

  这一变化的背后,在于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财税、金融、价格、投融资、民生保障、农业农村等领域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相继推出,一些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正在得到破解。

  这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改革行动——

  改革千头万绪,抓准牛鼻子是关键。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前提。

  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方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27个减少至25个。

  机构撤并的背后,更重要的是政府转变职能,向自身权力开刀。这是壮士断腕的自我革命——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取消下放了能源、交通、通信、文化等领域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

  一个个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的措施密集出台——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600万户小微企业从中受惠,年减负近300亿元;部署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金限制,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放开除个人房贷以外的贷款利率管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改革的连续突破,使市场配置资源的杠杆更加灵敏有效。

  改革激发了创业热情和民间投资的热潮。今年以来,全国各类企业登记数比去年同期增长25%,其中民营个体企业增长37%,带动了民间投资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长。

  “简政放权回应了市场对更多自主权的呼吁,将激发企业更大的活力。”隔洋相望、关注中国的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经济学家西蒙诺夫教授说。

  这是推动经济加快转型的改革行动——

  更大程度地撬动转型升级,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杠杆。

  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并扩大行业试点范围,全年减轻相关企业负担约1200亿元。财税体制改革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助推器。

  调整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实施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实施阶梯电价,在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的同时,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倒逼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这是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改革行动——

  以开放促改革,是35年来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以开放促改革更显重要,成为今年改革的突出特点之一。

  上海自贸试验区“满月”之时,人们看见,一系列改革开放措施平稳扎实落地、积极效应初步显现: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试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首月办结外资新设企业21家,平均注册资本2500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7倍。金融等服务业六个领域扩大开放,一批国际知名企业闻风而动、加速“抢滩”。

  新生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正成为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坐标。印度《经济时报》载文认为,启动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探索改革开放新路径的试验场,是中国以开放促改革策略的又一颗“探路石”,其“可复制、可推广”前景可观,其发展红利不仅将利好中国,也将惠及世界。

  国家还出台了一揽子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的措施,包括通关模式改革、暂免出口商品法定检验费用等。

  这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改革行动——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取消举办全国性出版物订货等职责,文化部放权网络文化企业内容自审……以简政放权为最大特点的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释放文化产业的蓬勃活力:1月至9月,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018亿,同比增长39.4%,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164.25亿元,同比增长34.86%……

  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注意在文化民生领域“做加法”,加快制度供给,提高服务效能,努力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评选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规范旅游文明行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入人心,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这是保障公平正义的改革行动——

  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目前全国18个省(区、市)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具体实施意见,14个省(区、市)探索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初步为农业人口落户城镇开辟了通道。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加大司法公开透明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和改进政法队伍建设……司法体制改革为维护公平正义提供法治保障。

  开局之年的改革攻坚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积极评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穆尔塔扎·赛义德认为,中国相关改革思路方向明确,针对性极强,目前针对政府职能、削减过剩产能、金融市场化改革已经在途,中国升级其经济实力的进程正在发生。

  “从一年来的实践看,面对复杂形势和难啃的硬骨头,着眼长远力推改革,凸显中央改革的决心、勇气和智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改革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突出亮点,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风和希望。

  这是民生改善取得新进展的一年——补短板、兜底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坚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一系列民生保障工作和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医疗条件——

  教育事关国家未来。从异地高考方案首次破冰到电子学籍杜绝高考加分弄虚作假,从开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督查到启动“减负万里行”……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回应群众诉求,聚焦热点难点,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和人才成长。

  医疗关系人民福祉,是实现“中国梦”的健康支撑。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任务已经明确:今年全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人数要分别达到2.65亿人、2.71亿人、8.05亿人;以省区市为单位,推开20种重大疾病保障,在明确临床路径和限定费用的基础上,实际补偿比达到70%左右。

  到今年8月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已在23个省份的94个统筹地区开始试点,已有7个省在全省推开,覆盖城乡居民2.1亿,累计补偿金额6.3亿元。

  在基层,药品价格在下降,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在上升。国务院近日进行的基层医改督导显示:基层医疗机构20种常用药进价均明显低于当地零售药店。

  让人民群众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今年中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就业形势一度堪忧。党和政府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减免小企业税收、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有力措施,激发社会和发展活力、做大增量就业,就业人数不降反升。

  今年前9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66万人,提前完成全年900万的就业预期目标。针对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形势,国家提早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促进计划等措施,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组织起来,纳入到就业见习和就业培训中,使其提高适应岗位的能力,有更多就业机会。

  收入是生活改善之源。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收入继续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6%。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这将是未来的常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重点难点在农村、在低收入人群,‘补短板、增收入’将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主攻方向。”经济学家张其佐说。

  让人民群众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十八大以来,研究制定全国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中国正逐渐织就一张全覆盖、保基本的民生保障安全网。

  11月7日,立冬日。内蒙古包头市夜间最低气温已降到了零下5摄氏度。但在北梁棚户区搬迁新区——惠民新城小区居民家里,却是暖意融融。

  “小区已在上周就供暖了,再也不用在老棚户房里受冻了。”33岁的杨力军说。今年6月,杨力军一家三口作为北梁棚改户的首批搬迁者搬到了这里。

  一步跨越几十年。杨力军一家生活的改变,正是当下国家加快实现棚户居民“安居梦”的缩影,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努力改善民生、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写照。

  按照规划,今年棚户区改造将超过300万户,而未来5年将达到1000万户。

  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公平的发展机会——

  从制度上为所有人、所有企业创造公平竞争、公平发展的机会,这是党和政府施政的一个着力点。近来,一系列保障起点公平的政策措施连续出台:在就业方面,国家要求完善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加强国有企业招聘活动监管,大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在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8.5万个名额,由东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以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用改革创新保障民生,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一切正在路上……

  这是党风政风展现新气象的一年——改作风、树新风,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年前的11月1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面对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刚刚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发出掷地有声的话语。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这一年,党中央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从作风建设到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从思想建设到组织建设,党的各项建设全面推进,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一年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言出必行、行必有果,受到广泛赞誉。

  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党中央随即出台八项规定,从作风抓起,从自身做起。

  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严禁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严禁滥发钱物……今年1月,继八项规定之后,党中央又出台“六项禁令”,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本届政府任期内,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3月,新一届中央政府履职之初即作出“三项承诺”。

  整治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狠刹“舌尖上的腐败”,“清卡”行动,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狠刹会议费支出……一项项举措推出。

  “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转变工作作风一定要持之以恒抓下去”……一年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落实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一刻也未放松,不断向全党全社会传递“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的强烈信号。

  截至8月底,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12099起,处理13999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814人。

  一股新风扑面而来,让人感到希望,增强了信心……回眸八项规定颁布实施近一年时间,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党风政风正在转变。

  开会不照念稿子了,客套话少了,领导活动新闻报道字数、时长压缩了,各地各部门的会风文风发生改变。

  会期缩短,工作人员、会议用车数量减少,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热潮席卷全国……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同比下降了2.6%,而去年同期是同比增长14.2%。张立群说,这一经济现象,与作风建设大有关系。

  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6月起,根据中央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自上而下如火如荼展开,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查摆问题,切实加以整改。

  整治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整治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整治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滥建楼堂馆所,整治“三公”经费开支过大,整治“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整治侵害群众利益行为……近一段时期,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四风”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下大力气全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中共中央锁定七项整治,预示中共整风运动进入反腐工作的新阶段。”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说。

  “老虎”“苍蝇”一起打,惩治腐败坚定不移。

  有案必查,有腐必惩。

  统计数字表明,今年1月至9月,各省(区、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1.7万件,同比增长10.1%;处分10.7万人,增长13.1%。

  国际舆论指出,中国新一轮反腐严厉程度“不多见”。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制度的“笼子”越扎越实。

  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反腐败向纵深挺进。

  一年来的改革发展实践昭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记者李斌、陈二厚、张旭东、张晓松、刘铮、齐中熙、王希、赵超)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