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转型,消灭湘江污染源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唐爱平 李伟锋 孙振华 编辑:王娉娉 2013-10-23 08:51:18
时刻新闻
—分享—

  10月21日,湘潭市岳塘区经济开发区已经关停的化工企业一角。本报记者 赵持 摄

  10月21日,工人蒋师傅在原立发釉彩科技有限公司废弃厂房内加工不锈钢油烟净化器。目前湘潭市岳塘区经济开发区已经关停11家化工企业。本报记者 赵持 摄

  本报记者 唐爱平 李伟锋 孙振华

  湘江,名副其实的湖南“母亲河”:全流域集中了全省六成人口,布局着化工、有色、冶金、造纸、建材等重化工业,产生了全省七成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

  湘江流域由此也承载了全省60%以上的污染。

  湘江的健康每况愈下。省委、省政府痛下决心,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根治产业沉疴,一场产业转型的大战在湘江流域打响。

  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衡阳水口山……湘江流域一个个曾经污染严重的工业重镇,如今又是一番什么模样?

  关停淘汰800多家涉重企业

  10月18日,记者来到衡阳常宁市松柏镇。就在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旁,是早已停产的宏炜冶炼厂。耸立的烟囱、空空荡荡的车间,依稀可见当年这家冶炼企业的规模。

  常宁市环保局局长肖荣望告诉记者,这个投资达4000多万元、占地200亩的炼铜企业,因生产工艺落后,已于2010年关闭。

  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湘江流域正式纳入国家大江大湖治理规划。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方案,到“十二五”末,湘江流域内危害群众健康的重金属污染突出问题要得到基本解决,涉重金属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涉重金属企业数量比2008年减少50%。工业污染源得到全面治理和控制,重金属排放量比2008年减少50%。

  两个“减少50%”,倒逼湖南这个“有色金属之乡”着手调整产业格局,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首先从治小、治散、治差开始,对高消耗、高污染、低科技含量和低附加值产业的企业踩“刹车”。

  按照统一部署,湘江产业整治实行“五个一批”措施:取缔关停一批违法企业;淘汰退出一批落后企业;停产治理一批污染严重企业;限期治理一批重点污染源;搬迁一批布局不合理企业,共涉及企业1243家。

  这些年,各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刀阔斧。

  衡阳常宁规定,粗铅产能低于5万吨、冰铜产能低于1万吨、硫酸锌产能低于0.8万吨、氧化锌产能低于1万吨的冶炼企业,全部淘汰退出。截至目前,该市除水口山集团公司外的36家涉重金属企业,已全部关闭、淘汰、退出。

  在郴州永兴县,声势浩大的非法冶炼企业集中整治行动如火如荼,关闭取缔非法冶炼企业119家;在桂阳县,原来50多家冶炼企业,现在只剩下8家。

  地处株洲主城区的株洲市明珠选矿药剂有限公司,过去因常常散发难闻的“臭鸡蛋”气味,一度遭到市民多次投诉。如今,这里已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不远处,就是株洲正在兴建的铜锣湾广场。

  株洲市经信委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至2012年,该市共淘汰95个落后生产项目,今年还将关闭61家落后小企业。

  随着一大批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污染排放严重的企业关闭和淘汰,湘江流域内经济结构得到极大提升。

  省发改委环资处副处长李佳喜告诉记者,2007年前,湘江流域内涉重金属规模以上企业达1635家。2011年,《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正式实施后,全流域共关闭、淘汰800多家涉重企业,搬迁企业6家,涉重企业比2008年减少了一半。

  整体搬迁,集中入园

  整体搬迁,集中入园,是湘江流域重化工业调整的又一举措。

  湘潭市岳塘区电化社区,赫然挂着“竹埠港化工企业关停工作指挥部”的牌子。促使岳塘区区委书记孙银生带着工作小组“靠前指挥”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省政府给出的竹埠港化工园的整体退出时间表。

  这个年产值40多亿、吸纳7000多人就业的工业区,曾经是全国14个精细化工园区之一。因其难以根治的“重金属污染”,被列为省政府重点整治的地区。

  在竹埠港,记者看到,紧临湘江而建的金环颜料,已经人去楼空。“这里将建成湘江风光带”,岳塘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治湘告诉记者。

  据了解,竹埠港原有的26家化工企业,目前已有11家关停,未关停的15家化工企业正在开展关停和搬迁选址前期工作。竹埠港化工区退出历史舞台已成定局。

  “明年6月,竹埠港所有化工企业一定全部搬出。”这是湘潭向省政府做出的郑重承诺。

  作为全国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基地,金银冶炼是永兴的一大支柱产业,一度十分红火。但“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粗放式发展,让重金属污染治理也成为一大难题。这些年,永兴县在关停小冶炼企业的同时,正在加紧集中整合。“按照永兴县规划,下一步将把全县50家冶炼企业再整合成30家,并全部搬入太和、柏林两个工业园内。”永兴县副县长文建军告诉记者。

  目前,为园区配套的高浓度冶炼废水处理企业——永兴元泰应用材料有限公司,已开始投入运营。公司负责人介绍,这座新建的废水处理厂,采用先进技术对各种含镉、铅、铜、镍、氰化物等废水进行集中处理,日处理能力达180吨,基本可以处理园内所有冶炼企业的高浓度冶炼废水,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衡阳常宁的重化工业也在向工业园区集中。常宁市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从原来的4平方公里增加到19平方公里,重新定位于水松地区有色金属企业聚集区,将建成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园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的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已开工建设。

  转型升级,再获新生

  象牙白、印度红、纯黑、墨绿,有的半透明,有的有着雅致的花纹……在湖南永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摆放着的微晶板材样品,色彩明丽,规格齐全,初一看与天然石材没什么两样。

  永鑫环保公司总经理刘启辉介绍,这些都是用冶炼废渣、废玻璃生产的。

  位于永兴县太和工业园内的永鑫环保公司,于去年5月生产出国内首块以冶炼废渣为原料的压延微晶板,开创了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高端建材的先河。这个在废渣上兴起来的企业,已引起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中石油、富士康的关注,纷纷向其递出橄榄枝。

  转型升级,无疑是重化工业的新生之路。

  湘江流域一些传统意义上的重化工企业,经过此轮产业升级,早已不是原来的灰头土脸的模样。记者沿湘江而下,令人振奋的画面不断映入眼帘:

  在桂阳县,年产10万吨电铅、10万吨硫酸锌的湖南银星化工有限公司,引进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法,无论是技术和设计生产能力,都在全国处于一流水平。

  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正逐步压缩粗铅冶炼规模,新上金铜冶炼项目。新项目可以有效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口山集团含砷金硫金矿、中间物料和冶炼废渣。其采用的水口山炼铜法,是水口山自主开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先进成熟炼铜工艺,建成后年处理金、铜物料及综合回收物料达55万吨。

  百年老矿宝山,办起了我省首家国家矿山公园,开始进军第三产业。

  湘钢近5年投入28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其中2009年至2013年就投入12亿元以上,完善了炼铁、炼钢、轧钢等各工序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设施,建立了工序、厂级、公司级用水循环体系。2013年上半年与2009年相比,主要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大幅削减,吨钢耗新水由8吨降到3.8吨。

  地处湘潭竹埠港的湘潭颜料化学有限公司,目前正在酝酿搬迁。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巴斯夫的合作商,该公司生产的高端有机颜料,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高档汽车涂料,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市场。公司董事长王庆河告诉记者,此次搬迁,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空间腾挪,更是一次质的提升。将在望城铜官建设的新厂,设备将更先进,工艺将更进步,所有的环保设施将按照更为严格的标准设置,产能也将比现在扩大一倍。

  湘潭竹埠港,正在描画 “退二进三”的蓝图。等园区所有化工企业退出后,湘潭市将对这块土地进行置换,将其并入岳塘经开区。根据规划,这里将分成核心商业区,会展中心,十年之内,将建设成为一座宜居宜商的现代化物流商贸新城。

  “将来,这里将成为湘江沿岸最美的风景线。”孙银生满怀希望地憧憬。

  个案

  96.5%,湘钢工业废水

  循环利用领跑行业

  本报记者 唐爱平

  通讯员 邓华丽

  高耗能、高污染几乎已经成为国内钢铁企业的代名词。但是,这一切却在华菱湘钢悄然发生变化。

  作为一家生产区三面紧贴湘江的城市型钢铁生产企业,湘钢工业废水外排口均处在湘江饮用水源保护区,位于湘潭市一、三饮用水厂上游,关系到湘潭及其下游的饮用水安全。

  秉承“碧水蓝天,绿色湘钢”的环保理念,这些年来,湘钢对工业废水处理投入一直没有间断过,相继实施了全干法熄焦、焦化废水改造、总排废水处理与回用等重点节水减排工程,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6.5%,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焦化酚氰废水治理,国内外公认治理难度大。为彻底根治焦化废水对湘江的污染,2010年,湘钢淘汰原有生物脱酚系统,投资5000万元,建成二级高效微生物处理及高级氧化絮凝深度处理工艺,废水达到一级排放水平。为彻底消除焦化废水污染,2011年下半年,湘钢又投资1700万元,实施焦化废水回用工程,用作高炉冲渣补充水,2011年12月成功实现了焦化废水零排放;同时,外排水口也由3个减为2个,全部安装了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外排水质处于24小时严格监控之下。

  2010年至2013年,湘钢投资2亿元,先后淘汰了2号高炉、1号高炉煤气湿法洗涤工艺,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干法工艺,从生产源头上消除了煤气洗涤水污染,每年节水1000万吨,消除了高炉煤气洗涤水污染。

  为了减轻钢丝绳产生的废酸排放对水体造成的污染,2010年,湘钢引进新技术,投资1000万元,以废酸为原料,建成了一条生产聚合硫酸铁的生产线,既消除了污染,又实现了变废为宝。

  手记

  要啃的“硬骨头”还不少

  唐爱平

  湘江的污染史,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湘江两岸的产业发展史。

  湘江治理,离不开产业治理。

  这些年来,湖南在湘江沿岸产业结构调整上所花的力气不可谓不大,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关“小”力度空前,迄今为止,湘江流域关闭、退出、停产企业数以千计,一大批高能耗、高污染小企业从湘江岸边彻底消失;老工业区整体退出,新兴园区不断崛起;治污手段强硬,排污企业有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然而,相对于老百姓的期望,转型的步伐还是太慢;转型过程中,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下来。

  正所谓积重难返,几十年累积的产业发展定势,并不是那么容易打破。在株洲清水塘,记者仍然能闻得到刺鼻的气味;株洲清水塘的整体搬迁,真正看得到效果的,也只有旗滨玻璃一家。采访中,株洲市经委的同志对记者说,对于一些大型企业去留问题,恐怕不是株洲能说了算的。

  也有企业反映,政府之手的作用没有很好的体现。早先政府提出要让化工企业退城入园,然而,去年作为“十大环保工程”提出的长株潭循环化工园,至今仍不见踪影。

  资金短缺则是各地反映的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反映,污染企业治理工程上级补助资金不到15%,而项目前期经费和检查验收经费支出又很大,企业申报项目积极性不高;此外由于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比例小,地方财政难以承担项目资金缺口,如桂阳县雷坪矿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因此先后3次流标,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而一些新兴的环保企业,因技术问题,产品成本太高,市场开拓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不啃下转型中的这些硬骨头,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转型,湘江也难以真正治理到位。

  微博互动

  @牵着猫逛街的鱼:应该对湘江流域重点化工企业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该淘汰的必须淘汰,该转型升级的转型升级,规定用于环保、资源循环相关的投入费用必须占产能或收益的百分之多少。

  @罗一毛:重化企业必须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装置,建立预警监测机制,定期公布监测数据。主管部门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并向公众通报审核、处置情况。

  @布格子熊:化工厂排放的污染物都有哪些?什么特征?国家标准是多少?超标排放的话老百姓怎么举报、监督整改?要做知识普及,懂了才不怕,监督更有力!

  @花小狸爱做饭:必须严格处理排污量巨大的化工污染企业啊!关停淘汰、停产整顿什么的严格执行到位,拒绝拖拉!另外政府应该在政策上帮扶注重环境保护、污水科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有觉悟有责任感”的良心企业,打造行业标杆。

  @敢丫丫: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民间环保组织、环保志愿者等社会成员参与监督,建立化工企业与公众、当地政府的定期交流对话制度。

  @HN乔明明:提高科技在治污中的比重,降低能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不断削减污染负荷,开发绿色化工,实现重化企业生态化转型升级。

  (以上内容来自新浪湖南网友 本报记者 黄晓辉 整理)

  ●参与方式:您若看到湘江流域的污染现象,或有参与环保行动、保护湘江的意见建议,均可通过人民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平台,以“#保护湘江#+内容+@湖南日报”形式进行发布,我们将择优在本报刊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