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笔者倒是常听诸如学校争夺优质生源、商家争夺贵宾客户的事情,而社区争“精神病”人确实在是一大新鲜事。更为荒诞的是,这些指标不是依靠查体确诊得出,而是医护人员被迫带着量化的指标很不情愿地去“搜寻”获得,这是何其的无厘头和反常规。
那么,这种怪事又是怎样发生的呢?据报道,郑州市卫生局负责宣传的人士称,2‰的指标是根据原卫生部2012年7月6日印发的相关方案制定的。9月初,郑州市卫生系统要迎接上级领导的视察,又加大了以量化指标为参照的各种考核。
仔细想一下,类似这种荒诞的量化事情还真不少,比如一个在石家庄世纪联华超市工作的保安,因为没有完成超市规定的每月抓获13个小偷的指标而被迫离职,再比如交警必须抓满多少酒驾司机等等……
有许多地方,实施“量化”的考核方法是恰当的,可以便于管理和目标化,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上述这些量化式管理显然有悖常理,但是因为被纳入了考核机制,如果完不成任务,相关当事人便会受到处罚。就这样,“量化”这个管理方法被滥用,相关当事人在政策的胁迫下,不但替政策的制定者背上了黑锅和骂名,而且自身权益也受到了侵害。这又何尝不是“量化”本身的悲剧。
回到郑州这个怪诞的事件上来,据报道“在上级卫生部门最新一轮的考核中,郑州林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然没有完成任务,按照文件的规定,这将会被扣分和督导。”分析该事件本身,从大的层面看,全国各地将重性精神病的管理治疗纳入基层疾控体系,为制定相关政策而统计数量,是一件值得赞颂的事,但是在统计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发病率和发病人口一般是按照人口普查和医院确诊得到的,不同区域的发病率和发病人口肯定不一样,岂能一味地按照量化指标去硬卡。如此这般,暴露出的问题和隐忧应该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和反思。
文/周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