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持 摄)
本报记者 左丹
“我很欣赏我们董事长常说的一句话,即思想构筑未来。这体现了中联企业文化的高度与眼光。”来自北方的付玲,已在长沙生活10年了,谈吐间依旧透着北方人的豪爽。
“我是一个有着很强工程机械情怀的人。2002年到长沙开会,参观中联,被他们一句宣传语打动,就奔向长沙,奔向中联来了。那句话的大意是,淘汰你的人不是竞争者,而是你自己。我感觉这是一家内省的、有责任感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有内涵,有张力,一定也有未来的发展。直觉告诉我,工程机械的主战场将会在长沙。”
付玲加盟中联的10年,也是中联成长最快的10年。销售收入从不到10亿元,到2012年900亿元,从一家湖南本土公司,成长为国际化大公司。
“我第一年到中联时,董事长说下一年企业销售要翻番,我不太相信,结果翻番了。第二年,董事长又说下一年企业销售要翻番,我还是不太相信,结果翻番了,第三年,董事长又说了相同的话,我还是不太信,因为那一年国家遇到了经济低谷,但结果又实现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就是思想构筑未来。未来还没有到达,不过作为高瞻远瞩的企业家已经在着眼未来,谋划未来,成就未来。”
“中联从创建时借款50万元,到如今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六强。我觉得得益于在思想领域的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的发展理念。二是坚持持续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观念创新。如我们成立中联重科,尝试科技产业化;我们进行股份制改造,以体制的创新、治理结构的完善夯实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开展重组并购,以低成本扩张聚集行业发展合力……正是这些持续的创新,使中联完成了从科研院所到股份制企业,再到国际化企业的三级跳。三是坚持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公司发展战略,始终专注工程机械主业。因为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科技竞争的全球化。这就要求我们的自主创新要有全球视野,要从中国第一力争全球第一,让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工业,不受制于人。”
“而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是一个文化的融合进程。文化的包容力决定着企业能走多远。中联的核心文化理念是‘至诚无息,博厚悠远’。这一如大海般的文化包容力,使中联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这也是‘思想构筑未来’的生动诠释。”付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