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省科技厅正式启动湘潭矿山装备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平台以促进科技金融结合为重点,建设集“投、保、贷、补、扶”于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设立总额2000万元的担保风险补偿基金。
省科技厅条财处副处长向兵表示,这一平台的建设标志着我省科技金融结合范围进一步扩展,对于湘潭科技型中小企业无异于一场金融“及时雨”。
1.资本的洼地,金融创新的乐土
长株潭高新区的“洼地效用”,让这里成为了高新技术孕育、转化的天堂、海内外才俊大显身手的福地,也是众多金融机构大显身手的一片乐土。
长沙高新区是全国首批16个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园区之一。这里注册或服务的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中介机构达300多家,其中在园区内注册的投资机构就超过100家,注册资金达300多亿元。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租赁、保理、财务公司和服务外包等多层次、多样化、开放性金融机构体系,已在这里形成。
株洲高新区是全市金融机构最为集中的地区。18家银行,3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担保公司落户园区。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年各金融机构对园区中小企业融资余额为42.73亿元。
湘潭高新区金融机构共9家,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有8家。其中2家创业投资机构注册资金达17300万元,3家担保公司注册资金5.2亿元。
如此众多的金融机构,纷至沓来,在高新区安营扎寨,这是科技创新的魅力,也是金融与科技结合带来的巨大诱惑。
近年来,园区科技与金融结合动作频频,相得益彰。金融创新彰显出“四两拨千斤”的力量。
从设立了科技金融结合专项,到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从推进企业股份改制,到开展科技保险试点,以财政科技投入为杠杆,撬动了多元化科技投融资整体有机联动的格局已开始形成。
2.“科技支行”落户,贷款有了低“门槛”
湖南源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计算机软硬件、数码产品的研发、制造为主的企业,手握11项专利。但资金缺乏一直让公司头疼不已。2012年3月,在流动资金窘迫,公司面临失去一笔大订单的时候,园区的一家科技银行,为其提供了500万元无抵押扶持贷款。当年公司销售额从3000余万元增长至5000余万元,营业利润也从300多万元增长至500多万元。
让“源科”渡过难关并实现飞跃的这家科技银行就是长沙银行科技支行。2011年10月,在长沙麓谷高新区成立,成为湖南首家科技银行。随后,浦发银行、建设银行也将科技支行的招牌挂到了长沙高新区。
金融机构接踵设立专门的科技支行,看中的是长沙高新区“政策诚意”。他们给入园的每家科技支行设立2000万元的风险补偿基金,为其向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下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承担70%的信贷风险。
长期以来,只有技术、专利等“轻资产”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要从银行贷款十分困难。有了科技支行,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日子就好过多了。科技支行不仅降低了贷款风险容忍度,简化审贷流程,提高审贷效率,真正降低对科技企业的贷款门槛,还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了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如“三板易”、“项目易”、“投贷易”等一系列无需企业提供抵押、担保方式的创新产品。
长沙高新区科技支行成立至今,已对园区内160多家小微企业贷款3.54亿元,其中贷款额100万元以下的企业达60家。
3.“天使”眷顾,“婴幼”企业有“护佑”
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种子期、初创期,最需要资本的眷顾,如同婴幼儿时期的孩子需要奶水哺育一样。
2012年3月,长沙高新区以“天使”之名,发起设立了湖南省首支旨在为种子期、初创期的中小科技企业“输血”的基金。“天使”不恋“大户人家”,只钟情投资销售收入不超过2500万元的创新创业企业。
天使基金注册资金1.5亿元,高新区出资20%,其余资金向社会募集。基金运作期满如有盈利,高新区出资所享部分收益的50%让渡给其他社会出资人;基金运作期满如果发生亏损,由高新区的出资首先承担亏损;运作期满因盈利分配各合伙人上缴的所得税,高新区实得部分100%返还。
天使基金由民间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建立利益绑定机制和高新区补偿认定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今年,天使基金还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阶段参股2500万元,目前1.26亿元募集资金已到位,已完成对5家初创科技型企业2143.5万元投资。
湖南星联顶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节能照明电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成立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为筹集发展资金,公司方求助未果。湖南省麓谷天使投资基金成立后,长沙高新区牵线搭桥,基金短期内对其首批给予了200万元的投资,同时引导科技支行贷款200万元。有了“天使”的“护佑”,公司销售额直线上升,有望从去年的5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
4.进入资本市场,感受“澎湃动力”
推进企业股份改制工作,从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两个方面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培育上市后备资源。这是长株潭高新区科技金融结合的重要着力点。
“企业要股改,园区扶一把”。长沙高新区对以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为目的完成股份改制的企业每家有100万元的资助;对企业股份改制过程中,因审计、评估调账需要,企业历年积累的未分配利润、资产评估增值等转增资本金涉及所得税征收的,按高新区实得部分予以全部或部分返还;对重点拟上市、挂牌企业,高新区在购地、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目前长沙高新区上市公司32家(境内上市26家,境外上市6家),超过全省总数的40%,还有20多家拟上市企业。以到场外市场挂牌为目标进行股份改制的企业达到72家,完成内核21家,完成股改31家,数量在全国高新区中名列前茅。
湘潭、株洲高新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步伐也在提速:“新三板”上市培育,也列入了湘潭高新区科技金融的重点,现在园区列入重点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企业达到11家,4家企业完成股改。株洲更是制定了“4215”计划,在5年内重点培育40家拟上市企业,帮助其中20家完成股份制改造,10家通过券商内核,5家挂牌上市(包含股份代办转让系统挂牌)。
资本引擎的澎湃动力,让不少企业“如有神助”。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物医药类企业,注册资本8100万元,总资产近4亿元。2009年,在长沙高新区经发局(金融办)的推荐下,决定开始筹备进入“新三板”。不到2个月便完成了挂牌前期工作。通过推进“新三板”,方盛制药完善了内部治理结构,提升了知名度,银行、投资机构慕名而来。目前,方盛制药已向证监会递交创业板申报材料,并在高新区购地104亩筹建新基地。
短评
让“有情人”成“眷属”
何国庆
设立科技支行,成立天使基金,开展科技保险试点,推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长株潭高新技术产业区大胆探索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新途径,风生水起,亮点纷呈。科技与金融携手,为科技产业展翅腾飞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也成就了高新区今天的辉煌。
俗话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面临的一大瓶颈就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缺钱”让不少科技型中小企业举步维艰,愁云紧锁。
其实,“缺钱”的另一面却是,充裕的民间资本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实力雄厚的金融资本也在苦苦寻求新的增长空间。资本市场“不差钱”,中小型科技企业却不受“待见”,这并不是中小型科技企业本身缺乏“魅力”,也不赖金融机构“门槛高”,问题还是出在科技与金融对接的文章没“做”到位。
纵观世界历次产业革命,都是源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则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两者不仅“门当户对”,且是“郎情妾意”。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需要金融支持,同时也为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相互难以割舍。
如何让科技与金融这对“有情人”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互惠共荣,需要智慧,更需要创新。特别是金融机构要有眼光和胆魄,敏锐地发现科技企业创新成果、发明专利等“轻资产”的潜在价值,在“小荷才露尖尖角”时就及时介入,在企业最需要时“雪中送炭”。政府部门更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实现新的跨越,“撮合”科技与金融“有情人”走到一起,一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成因探秘·金融篇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何国庆
编辑:汤琴
2013-08-26 09:33:37
时刻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