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遭遇盗窃谎报打劫,发生纠纷谎称命案……如果这样能实现维权,那么遭遇黑车宰客,对接警处理不满,就编造“求救谎言”,也在情理之中。然而,这种“以恶制恶”的做法,触及了道德与法律的边缘,挫伤了社会的信任纽带,不应成为微时代的维权范本。
微时代,用微博记录生活点滴、评论时事焦点、散播温暖瞬间、揭露丑恶现象,应该成为主流。犹记得——微博解救乞讨儿童、网络接力送流浪母子回家、博友参与雅安地震拓展救灾通道——那些由微博创造的“微感动”备受赞赏并一度成为时尚。不过,网络属于“双子座”,依靠便捷禀赋传播正效应的同时,它的另一面刻着虚伪、谣诼和暴戾。尽管许多微博有着特殊的目的,甚至是以正义之名发起,却不知不觉中走向了伦理甚至法律的背面。
网络有如白袍一袭,谎言好比一个个污点。而信任,尤其是在虚拟世界最易被谎言击碎。据《2012年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显示,微博成为网络谣言的主要首曝媒体。如果微博谣言盛行于网络,人们的生活将愈加迷惑和无所适从,以至于不再相信任何正常的网络发声,即便真遇到了危险。还记得《狼来了》的寓言,结局虽然很残酷,却能真实反映人际关系的现实构造。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不乏质疑之声,却仍有网友熬夜关注,帮忙扩散并报警,最终引起警方重视。假如撒谎者在路上真的遇到了意外,又如果网友没有这种悲悯和社会责任感,后果岂容乐观?
虚拟世界更需要冷静思考,因此,“求救谎言”的维权方式必须深刻反省。尽管《狼来了》的故事结局在这一次被改写,但微时代的每一个参与者都不该做“撒谎的小孩”。“求救谎言”的“奏效”绝不是微博的胜利,而是“微时代”的一个反面典型。每一次类似事情的出现,无疑是对网络信任的一次冲击,是对微博生存空间的一次排挤。纵然当事人未受到法律惩戒,其诚信档案中也将留下不光彩的一笔。这也绝不是一个人的教训。
网络实名制虽已普及,但任何监管都比不上个人的自律。或许,在新近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达成的“7条底线”共识,更值得每一个公民时刻谨记。
文/剑舞流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