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衡邵干旱走廊抗旱直击]这样的干旱头回见!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唐爱平 陈淦璋 编辑:高芹 2013-08-11 08:59:47
时刻新闻
—分享—

  “这样的高温干旱头一回见!”

  ——邵阳县种粮大户王冬阳抗旱见闻

邵阳县种粮大户王冬阳在稻田里查看水量记者 唐爱平 摄

  本报记者 唐爱平 通讯员 刘飞

  8月10日,临近中午,太阳热辣辣地照着,晒得人头皮发烫。

  邵阳县种粮大户王冬阳却仍在塘渡口镇白羊铺村的承包田里忙活。王冬阳的妻子和73岁的老父亲也齐齐上阵,分头看管正在抽水灌溉的抽水机、电水泵。

  河边的抽水机上挷着一把伞。王冬阳向记者解释,“温度太高,怕起火呢。”现在,这些机器可是他家的宝贝。

  王冬阳家250多亩中稻正在灌浆,近200亩晚稻正在分蘖,都是生长的关键时期,缺了水,后果可想而知。“中稻缺了水,就会增加空壳率;晚稻缺了水,影响分蘖,发不了萖,就会影响产量。”王冬阳介绍。

  王冬阳已经当了七、八年的种粮大户,在全县乃至全省都有点名气。去年,王冬阳种了1000亩水稻(早中晚稻一起),赚了20多万元钱。今年,他只种了600亩田(150亩早稻已经收割),想着能轻松一点。

  然而,今年大旱,却让这位种粮大户忙得焦头烂额。“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每天都是凌晨两三点才能睡。”王冬阳告诉记者。

  “这样的高温干旱。我长这么大也是头一回见!”今年47岁的王冬阳,黑黑瘦瘦。从6月下旬开始抗旱,王冬阳一家老少几乎没休息过,还请了两个壮劳力,成天在田里打转。“这么多田,光是走一遭,人都会累到散架。”王冬阳说。

  “今年种田的代价太大了。”王冬阳给记者算起了账。正常的年景,一亩田成本大约800元。今年大旱,成本是噌噌噌地看着往上涨。“去年请人,工钱是100元一天,今年涨到150元一天,还要管吃。农忙时节,家里一开就是三、四桌。”

  而这场大旱,更是增加了额外的开支。本来,如果没有这场干旱,现在应该是最清闲的时节:早稻已经收割,晚稻已经种下,中稻还未成熟。一家人四处转悠转悠看看水,也可以应付过来。

  但现在,所有的田都要靠抽水才能灌溉。王冬阳买了三台柴油抽水机,几台电水泵,这些设备已经花了上万元;不仅如此,每天还要请两个人专门负责抽水,每天消耗的柴油、电费都是大几百。

  “不抽不行啊,这么多钱都已经砸进去了。能救的还得救一救。”王冬阳告诉记者,他在石虎村承包的30亩中稻,已经没得救了,每亩投进去600多元成本,但现在没有水,实在没办法,只得放弃。“这一下就损失了好几万。”王冬阳心尖尖都是疼的,但无能为力。

  好在还有220多亩中稻是有希望的。王冬阳到处求人,找村里、镇里的干部,请求无论如何要保苗。

  “王冬阳是我们的种粮大户,能保我们都是尽量要保的。”塘渡口镇人大副主席杨艳明说。

  白羊铺村村支书王红云更是把王冬阳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只要王冬阳有需求,总是有求必应,协调王冬阳与村组各种粮散户的关系,陪同王冬阳上镇里、县里反映情况。

  塘渡口镇水利站站长刘绍云告诉记者,镇里也是想尽办法。目前,马脑水库、蛇湾水库每天都有水放下来,这样,大坝河流域的小溪江就会有水。虽然不能正常引灌,但有抽水机还是可以保证灌溉的。

  “中稻还灌一次水就可以保收成了。”王冬阳满怀希望,他告诉记者,“应该不会亏本,如果不出意外,每亩田还能赚上200元左右。”遭遇这样的大旱之年,还能有所收成,王冬阳已经很满足了。

  损失肯定是有的,但田还是会继续种下去。王冬阳告诉记者,家里为了种田,花了20多万元置办了耕田机、插秧机、收割机等设备,不种田,这些东西就浪费了。

  “再说,这样的年景,几十年也遇不上一次,对不对?”憨厚的王冬阳笑着对记者说。

[NextPage]

  平素河面5米宽的澄江河,干得只剩一口小水塘.沿河的邵东县水东江镇光大村、万祝村干部群众合力同心,到畔子岩地下溶洞取水——

  别有洞天引水来

邵东县水东江镇光大村畔子岩地下溶洞,为取水而搭建的木梯,长约7米,仅容一人通行。 

本报记者 陈淦璋 摄

  本报记者 陈淦璋

  通讯员 曾晓风 宋延玲

  一条澄江河,平素河面5米宽,流经邵东县水东江镇周边10个村。

  8月9日15时,记者在水东江镇光大村看到,澄江河干得还剩一口小水塘,6只鸭子懒洋洋地漂在水面上。

  “我记得澄江河是7月9日开始见底的。田里的禾苗可受不了,总要想点办法。”水东江镇副镇长、驻村干部黄必杰说,从7月15日开始,村里陆续打了3口井,可保证村民的日常用水都有难度,遑论灌溉用水。

  大家都急了。

  53岁的光大村村支书曾贤华突然想起,周边的畔子岩有个地下溶洞,上世纪50年代也是遇上大旱,村里的老一辈曾进去找到过水。

  可畔子岩的山头属于邻村万祝村,他们会同意吗?

  万祝村村支书曾纲华向记者回忆道:曾贤华找他说起此事,他没有多想就同意了。“大家同喝澄江河的水,眼下大旱都不容易,再不互帮互助就说不过去了。”

  “以前遇上大旱之年,相邻村子因为‘抢水’引发矛盾甚至斗殴的情况不是没有过。”水东江镇人大主席曾佺介绍说,山头是万祝村的,可山下的稻田都是光大村的,双方只有携起手来,才能共同取水、共渡难关,镇里对两个村的合作非常支持。

  跟着曾佺等人,记者爬上了净落差约百米的畔子岩。

  山上本没有路,杂草丛生,硬是被人踩出了一条羊肠小道。至半山腰,耳闻叮咚水响却不得见。再往上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水在这里!”曾贤华道。

  从口入,初极狭窄,仅够一个人通过。记者顺着木梯,下到12米深的洞底,顿觉别有洞天、凉意顿生,竟有蝙蝠飞舞。顺着曾贤华的手电望去,只见洞底还有洞,水深不见底,潜水泵在水底工作,沿着一根水管把水向外引。

  “7月20日我们发现有水,21日,我和曾贤华自己先掏8000多块钱买了2台潜水泵。”曾纲华说,当时2个村子10余个壮汉抬着潜水泵上了畔子岩。没有路,用脚踩出来;洞太深,带着绳子把人吊下去;保护潜水泵,最初打算用5根木头扎成木排托住,后来找了个货车轮胎,还挺好用!

  水从溶洞里引出来,泵送到洞外的蓄水池里,再用小水泵引到沟渠里,由老百姓自己找水泵取水。邵东县水利局副局长彭起凤表示,今年遇上大旱,县里一般都是三级或四级提水,水东江镇这里已经五级提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曾贤华、曾纲华两位村干部自掏腰包组织抗旱,更是不简单。

  现在,溶洞出水担负着光大村70多亩农田、万祝村40多亩农田的灌溉任务。两位村支书告诉记者,双方已经商量好了,由村干部值班轮流放水,每个村子用48小时。

  眼下溶洞的水还算够用,但更远的周边却顾不上了。离光大村约8里地的跃进村,全村381亩水田已有250亩绝收。记者在现场看到,禾苗大面积干枯,倒伏一片。用村干部的话说,再过2天用打火机都能点着了。

  对此,曾贤华、曾纲华想得长远,他们希望有关部门今后能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对畔子岩溶洞进行深度开发,力争在保证安全饮水的同时兼顾抗旱,让周边更多村子受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