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抗旱服务队”的一天
本报记者 朱章安 通讯员 刘魁春 廖嘉玲 李英姿
8月5日清晨5时,衡阳县井头镇当福村。台风“飞燕”悄悄拂过,没有为该村留下一滴雨水。虽是清晨,仍让人感到十分闷热。
今年48岁的女村支书魏书凤像往常一样,提着锄头走出家门。在流经该村的武水河边,已有三三两两的妇女在等着她,她们都是村“女子抗旱服务队”的成员。村里外出务工的人多,留守的主要是妇女、老人和儿童。为了抗旱,今年7月初,魏书凤组建了这支由12名妇女组成的“女子抗旱服务队”,其中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也有40岁。
“大家先按照安排表,查看深井和沙凼。”没有过多言语,魏书凤安排大家工作。10口深井和27口沙凼是她们抗旱的“杰作”,由于武水河断流、山塘干涸,这些水源一直支撑着村里的生产、生活用水。
魏书凤来到在深井发动机前守夜的队员王美容床前。所谓床,是在田埂上支起的一张简陋竹床。“美容,情况怎么样?”魏书凤问。“水还比较多。”王美容回答。今年52岁的王美容前段时间由于睡眠不足而晕倒在地,鼻子碰在石头上,去医院缝了9针。魏书凤劝她休息,但她不同意。
早上6时,队员们陆续汇聚到河边汇报情况。各点情况正常,魏书凤的心稍稍放宽。“大家趁凉快一起挖井。”魏书凤带领大家来到一口已干涸的大水塘边,一台挖掘机已挖出6米深的井口。魏书凤信心十足地对大家说:“再挖三四米就有水了,一口水井可以灌溉20亩田呢。”
大家打着赤脚,拿起铁锹和铲子开始挖泥、运泥。不一会儿,人人汗流浃背。魏书凤向我们介绍,找到水源后,优先灌溉孤寡老人、特困党员、独女双女困难家庭的田,最后才轮到队员们。井,在一寸寸加深,水也在汩汩冒出。经3小时努力,一口深井雏形已形成。
上午9时,队员们匆匆吃了一点饭,又来到河边沙凼,轮流清理河沙,避免堵塞水泵。
11时,正在忙碌的魏书凤电话骤然响起:“将军组有人抢水在吵架。”魏书凤立即带领两名队员跑去。原来,该组两位村民因灌溉问题发生纠纷。看到满头大汗的魏书凤,两位村民倒不好意思起来。在魏书凤调解下,短短10分钟,两人握手言和。
12时,太阳炙烤着大地。魏书凤和队员阳忠娥来到村里五保老人陈娭毑家,为她挑水、洗衣、做饭。陈娭毑开心地说:“魏书记她们都是大菩萨呀,要不是她们经常来帮忙,我这老婆子哪有水吃?”
离开陈娭毑家已是下午2时,魏书凤和阳忠娥匆匆回家吃中饭。由于此时外面温度过高,她们已关掉所有电泵停止作业,但机休人不休,所有队员要检查供电线路,确保用电安全。
下午4时,65岁的村民何荣莲气喘吁吁跑来,对正在打沙凼的魏书凤说:“魏书记,不好哒,水管子漏水哒。”魏书凤扔下锄头,带领两名队员立即赶过去。此时水贵如油,怎能漏掉?赶到深井边,水管正在哗哗漏水,魏书凤立即关掉电闸,和队员们进行抢修。半小时后,水管恢复正常,她们又赶去挖沙凼。
晚上8时,劳作了一天的魏书凤和队员们,坐到魏书凤家晒谷坪上梳理一天的工作,并耐心细致地给前来纳凉的村民讲解旱情及节水、灌溉、安全用电等知识。
晚上11时,大部分村民进入了梦乡,而魏书凤和队员们还打着手电,走在田间地头,察看稻田灌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