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株洲县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2万余亩(图)

来源:红网-长株潭报 作者:刘平 青泉 张爱军 编辑:刘飞越 2013-07-30 10:58:02
时刻新闻
—分享—



7月29日,株洲县仙井乡梅仙村,65岁的村民胡兆云在其弟弟胡兆华的农田进行查看。受旱情影响,胡兆华的农田干裂,泥土发白。本报记者刘平摄

  随着七月以来的连续高温少雨,全省多地都面临干旱缺水。其中株洲县旱情十分严重,全县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2万余亩,已经造成禾苗枯萎绝收的将近0.7万亩。高温干旱之下,水渠由专人看守,防止村民闹出抢水纠纷,有机房空无一物,引得农户无奈感慨。

  专人把守水渠,防止村民抢水

  7月28日,在株洲县堂市乡龙泉村见到刘心美时,她正守在山塘下的渠道旁看着龟裂的土地。“一个多月没下雨了,这田真要干死了。”刘心美称。

  这个出生于1987年的女孩,已经晒得皮肤黝黑,她是堂市乡政府派往龙泉村的一名工作人员,她每天坚守在村里,任务是防止村民因抢水灌溉而引发矛盾,把有限的山塘水资源合理分派给每家每户。据了解,因为干旱,刘心美和乡政府的其他干部一样已经连续几个周末没休息了,两人一组,一个多月都是每天24小时守在村里。

  炎炎烈日下的堂市乡,一眼望去是龟裂的土地,干枯的禾苗和干部群众对雨水的期待。据堂市乡水利办肖姓负责人介绍,龙泉村还不是旱情最严重的,远离水源的大垅、新和、太水田、楼下几个村3000亩田地有80%将绝收,土地严重开裂。

  水利设施不足,农户着急

  “上十年没有用过了,以前也没有缺水过。”在株洲县仙井乡芦下桥村,村里农民介绍,村里河边有一座修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机房,在眼前干旱的情况下,这座机房原本可以发挥作用,但现在村民们只能在站在机房外干着急。

  “要是那个还能用就好了,”在仙井乡梅仙村村民张运朋指点下,在不远处的河边就有一座红色的小房,“以前用来抽水的老机房。”推开房门,房内留有两个光秃秃的水泥墩,没有抽水机等设备。

  芦下桥村现年65岁的村民胡兆云介绍,机房修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但是在十年前,由于设备不常用,又担心设备受潮被盗,于是村里对设备进行了拆除保存。“就算重新装上也没用了。”胡兆云称,机房附近河床由于长年没有清理,取水管已经堵塞。对于这一现象,仙井乡人民政府农业农村办主任欧阳水林称,大部分老机房缺乏维护,没有得到重视。

  据了解,在旱情来临前的5月14日,株洲县曾有强降雨,导致该县多处水利设施受损。据株洲县水利局于5月16日作出的统计显示,5月14日的强降雨导致株洲县受损的大小水利工程达1650处,受冲毁渠道达13000米,昨天,本报记者向株洲县水利局了解受损水利设施的修复情况时,有工作人员表示,一些水利设施目前仍在修复当中。

  长株潭报记者 刘平 青泉 通讯员 张爱军 株洲报道

  □抗旱行动

  株洲县投入500万抗旱资金

  株洲县旱情十分严重。在该县仙井、淦田、古岳峰等乡镇,干旱致使河道和水塘全部干涸,水库的蓄水量也在不断下降。由于高温少雨大部分稻田已经开裂,田里的水稻叶片泛黄倒禾严重。其中一些稻田因无水灌溉,本应是在抽穗关键时期,却导致颗粒无收,这在堂市、古岳峰、王十万几个乡镇旱情尤为严重。株洲县全县农作物受旱面积已达12万余亩,其中出现脱水轻度旱情的有6.6万余亩,农田开坼重大旱情的有3.4万多亩,已经造成禾苗枯萎绝收的将近0.7万亩,没水翻耕无法种晚稻1.68万亩。

  目前,株洲县已投入资金1099万元将沿河500多台(处)排渍、抗旱机埠和涵闸进行了全面维修,确保了在抗旱中正常运行。全县共投入抗旱设备2000多台,投入劳力1.2万人,县乡紧急投入抗旱资金500多万元。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