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徐守盛:努力走在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前列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编辑:李艳华 2013-07-23 23:59:56
时刻新闻
—分享—

  努力走在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前列

  徐守盛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两型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标志着两型社会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的起点,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快实现全省人民的“两型梦”,努力建设更加美丽富饶的湖南,努力走在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前列。

  一、进一步增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这是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两型社会建设新要求新部署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明确要求。李克强总理在去年底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我们对改革试点情况进行总结,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工作。今年,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开展改革试验三年以上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行总结评估,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试验区要明确改进意见,对连续两年无实质性改革进展的将考虑摘牌退出。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两型社会建设这面旗帜高高举起来,真正让长株潭试验区这张靓丽的名片亮起来,努力为全国的两型社会建设作出湖南应有的贡献。

  这是湖南赢得两型社会建设优势、如期实现阶段性目标任务的现实需要。现在全国都在搞两型社会建设,“一花独放”成了“百花争妍”,“单兵突进”成了“你追我赶”。这既为我们学习借鉴外省先进经验提供了重要机遇,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稍有松懈,就可能是“起了个早床,赶了个晚集”。同时,对照试验区第二阶段目标任务,我们要到2015年实现既定目标,任务还很重。这就要求我们上下一条心、左右一股劲,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努力抢占制高点,力争取得更大成绩。

  这是提升全省人民生活品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现在,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全省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实事求是讲,目前我们的环境状况离人民群众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必须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湖南,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品。如果把生态环境污染了再去治理,付出的代价更大,我们不能吃子孙饭、断子孙路,不能做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的事。

  二、准确把握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

  要准确把握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我们建设两型社会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可持续,生态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高品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要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发展资源,努力让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

  要准确把握两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着力推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安全发展,促进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人均均量“三量齐升”,为实现“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作贡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政策制度、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要准确把握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践路径。总的来说,就是要推动“两个转变”,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从根本上扭转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促进发展质量、发展效益和发展水平的协调推进。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就是倡导和推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要准确把握两型社会建设的几大关系。一是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不能将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割裂开来。二是两型与转型的关系。要把两型社会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抓手,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全过程,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三是重点与全盘的关系。重点抓好“一点一面一区一载体”,“一点”就是长株潭核心区建设,“一面”就是抓好绿色湖南建设这个面,“一区”就是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一载体”就是抓好清洁低碳技术推广应用这个载体,以此带动全省两型社会建设。四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管理、服务等职能。

  三、突出抓好两型社会建设工作重点

  突出抓改革创新。当前,在全面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的同时,重点抓好“三大改革”。一是“营改增”试点。要按照国务院部署,把“营改增”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认真抓好抓实。二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在“放”字上做文章,既要放开,打破“玻璃门”、“弹簧门”,让一切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又要放权,减少行政审批,切实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上取得新进展。三是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凡是能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都要由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暂不具备条件的,也要探索采取模拟市场定价方法,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突出抓科技支撑。要把科技创新贯穿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破解污染治理难题、推动绿色低碳出行方式。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推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要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大力推广清洁低碳技术。

  突出抓项目建设。一是严格执行规划。把规划作为项目建设的“总纲领”和“总遵循”,项目的布局和建设要符合规划要求,下位规划要符合上位规划、专项规划要对接总体规划、市州地区规划要落实全省的顶层设计。要建立规划管理协调平台和区域性重大项目的联合审批与规划否决机制,实行严格监督和审批把关。二是严格坚持两型标准。把两型理念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按照两型标准推进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十大环保工程、十大标志性工程和试验区八大工程。三是严格把好两型审批关。无论是引进、开发项目,还是争取项目,都要严格项目准入,严把技术水平关、资源能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突出抓两型示范创建。要持之以恒抓好示范创建,使“两型”实践在全省蔚然成风。一是要提质。着力打造两型示范“升级版”,不能简单地认为一个单位的绿化搞得好、卫生搞得好就算是“两型”。示范创建单位不能搞“一评定终身”,要有淘汰退出机制。二是要集成。把这些年省内好的做法、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集成,着力培育打造一批两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集中展示区。三是要见人。就是要通过示范创建,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四是要带头。各级机关单位、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两型”。

  突出抓省部合作协议对接落实。各相关部门要对省部合作协议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和评价,对是否落实了,落实了多少,落实效果如何,没落实的原因,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明确专人抓好对接落实,加大汇报对接力度,争取国家部委给我们更大支持、帮助以及具体指导。

  四、更好地发挥长株潭试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要争当改革创新的示范引领。按照两型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率先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要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开展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生态补偿等改革试点。要大力推进“三个集中”改革试点,推动土地向大户集中、居民向社区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要加快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包括市场化减排、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多污染源综合治理以及区域间环境治理联动合作机制等改革。

  要争当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引领。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率先打造经济“升级版”。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服务业提升制造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探索产业分工协作、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协同发展、特色发展,形成规模和集群效应。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

  要争当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引领。严格环境准入,加快利用先进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和企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低投入、低排放、能循环、高产出生产方式。要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硬性指标。要加大水、土、气等突出环境问题的治理力度,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的污染治理。要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努力建设宜居城市、生态村镇。

  要争当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引领。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城乡统一协调发展,率先实现城乡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格局。要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下大力气解决进城农民在就业、住房、社保、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等突出问题,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要坚持“先行先试、非禁即试”理念,着力打开阻碍要素流动的制度“闸门”,促进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有序自由流动。

  要争当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示范引领。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要科学规划城市,严格规划管理和监督,坚持一张好的蓝图干到底。要坚持高标准建设城市,真正做到经得起各种检验、让人民群众满意。要坚持高效能管理城市,推进城市法治化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要努力探索城市经营新路子,着力破解“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土地怎么用、城镇如何管”等问题,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路子,为全省创造可资借鉴的经验。

  五、强化两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措施

  要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找准位置,认真履职,积极作为。省两型工委、管委会要切实担负起统筹、协调、指导、服务的职能。省直各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能职责,主动做好政策引导、项目申报、平台搭建、标准制定、示范创建、宣传教育等工作。各市州要担负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全省上下要按照“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原则,落实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形成工作合力。

  要注重分类指导。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把两型社会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长株潭地区要用好两型试验区这个平台,率先创造“五位一体”的新经验。湘南地区要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努力打造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要加快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示范园和生态旅游示范区。湘西地区要继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要加大投入力度。要加大财政投入,省里将逐步增加两型社会建设专项引导资金,各地也要相应加大投入力度。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对相关部门的一些资金可进行适度整合,用于对两型社会建设试点示范实行奖补。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两型社会建设,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

  要强化法制保障。要加快地方生态环境立法,强化执法监督检查,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的全面正确实施,加大对破坏和污染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真正让企业和个人不敢污染、不能污染。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要严格考核评估。不能简单地以GDP增长论英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要强化制度执行,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此文为2013年7月12日在全省两型社会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