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资源再生利用论坛在贵阳召开 聚焦垃圾处理利用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季 编辑:redcloud 2013-07-21 11:05:21
时刻新闻
—分享—

  中新网贵阳7月19日电(记者李季)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分论坛——资源再生利用论坛19日在贵阳举行,本次论坛由气象组织大众化区总裁吴昌华主持,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乔卫致辞,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毅作主旨演讲。与会嘉宾围绕城市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资源再利用等进行了讨论。

  本场分论坛聚焦城市建筑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两个议题,邀请海内外十余位权威专家,从建筑废弃物利用的市场、消费者认识到政策制定、资本投入,从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意识建立、技术选择到商业模式、金融投入、经验借鉴等角度共同探寻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乔卫在致辞中表示,城市化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资源压力,解决好资源再生与利用议题,将废弃物变废为宝,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实现中国梦的必要途径。

  王毅称,未来十年将是环保最艰难的相持和转型过渡时期,环境管理进入了精细化阶段。在生态文明框架下考虑资源再生与利用,须考虑各相关方的利益,包括企业、NGO、拾荒者等,不仅要找问题还要提方案,落实包括生产者责任延伸、绿色产品标示等核心制度。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秘书长王吉位认为,近几年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很快,但发展空间依然很大,全社会对于资源利用产业和废弃物利用后的产品认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增强,真正认识到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资源利用有三个阶段,即处理处置无害化、循环利用资源化、源头减量化。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陈家珑提出,在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建筑的“拆与建”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而简单的填埋不仅占地,也会污染土壤、地下水、空气等,必须通过企业与政府的合作,进行综合回收和利用才能解决。

  来自台湾的永续能源基金会董事长简又新分享了台湾垃圾处理方面的经验。他说,台湾无街头垃圾桶、排队倒垃圾的景象,出现经济发展与垃圾量增长脱钩的现象等,首要的是依靠推行各种政策在源头减量化方面做文章,在全社会建立垃圾减量的共识;其次是建立包括生产者责任延伸、全社会消费者教育、社会社团参与收集清运以及回收工厂激励等完整的社会回收系统,其中政府在制定与推动这个系统顺利工作和运作中的角色极为重要,让回收和利用有价值;对于减量和回收无法处理的垃圾,再进行焚烧发电和填埋。台湾的经验,不仅说明垃圾回收利用是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环保产业链,更是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晓西表示,中国大陆的垃圾处理和利用与台湾和韩国的实践相比,在理念和社会氛围的建立方面存在巨大差距,需要学习。比如在国内围绕垃圾焚烧厂一直存在一些不同的意见,在这方面台湾以“敦亲睦邻”的理念,通过各种活动和方式传播垃圾减量、回收方面的技术和政策信息,更大程度的获得老百姓支持。同时,在整个产业链的建立上,要充分与经济利益相链接,以激励多方的参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