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一直以来,全国各级媒体的网络问政、广播《行风热线》、电视问政、党报党刊问政等多种参政议政形式不胜枚举。对于广大老百姓而言,也早已耳熟能详。经过一段时日的节目运作和运营,“问政”这个字眼,因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诊”方式以及人为的“动静大雨点小”的虚胖架势,成为百姓眼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一架鸡肋。
之所以谓之鸡肋,是因为此类节目常常不痛不痒地解决点猫撕狗咬、鸡飞狗跳的问题。并在以解决此类问题为主的前提下,表现出了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猫腻感和自娱自乐性——前呼后拥“被问政一把手”进电台直播间者有之;提前安排好“问政托”者有之;打好草稿、照本宣科地“合理”规避“雷区”者有之……于是乎,节目开办方与被问政者在台上煞有介事、眉来眼去地表演,只当这是一场“你好、我好”的戏,全然不顾这档原本是为百姓服务、为政府分忧的节目主要的价值取向应为“大家好”。原本是百姓问政,却被节目方操控成了“适当闭嘴、此言暂且能说”的戏说、选择性说,问政的百姓成木偶和傀儡,只剩下“替百姓问政者”和“被问者”没事偷着乐。这种在愚弄前提下的媒体问政,不仅成了媒体赚取私利的联欢,更是导演方与被导演者的通奸。
当然,凡事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以上所言归纳了媒体问政所暴露出的问题。同样是媒体问政,武汉电视问政的媒体语境以及由此语境培养的参政议政的市民便是好样的。一方面,真正发挥了媒体舆论监督的社会义务,而不是仅站在媒体的自我狭隘立场上问政。二者的区别在于媒体是将自身视为社会一员还是仅局限于“我自身谋得了别人高看一码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公开、透明、正义、公平就像新鲜的空气与明媚的阳光,置身于新鲜与明媚之中,人人皆会自然而然地做做深呼吸。置身于这样的话语语境中,才能真正正视心灵深处的所思,才能畅通无阻地表达出内心的所想。试想,在媒体与被问政者自编自导的平台上,除了识破此骗局者的不屑,便是傻帽和傀儡在充斥这场通奸大戏的配角,断然不会有人能够说出丝毫真话、道出半点真情。武汉电视问政的平台上,出现武汉汉阳玫瑰园东路大桥局社区居民给市水务局局长送雨靴这一幕,不仅是对想民所想、急民所急的媒体公器定位的有力例证,更是对当下打着媒体问政旗号,却行媒体与被问政者通奸之事的反证。
市民能在电视问政平台上给主管部门一把手送上一双雨靴,旨在问责公共设施维护不及时导致的街道渍水问题。此举可谓对懒政的温柔一刀,这种绵里藏针的问题批判方式,估计会让现场的相关部门一把手如坐针毡。百姓这样的举动,看似刁钻,实则可爱,比任何一种怒骂和过激行为都更能说明问题,可谓四两拨千斤。只有有公信力、有社会担当的媒体问政态度才能培养这样的问政者,只有理性、有方法、讲方式的社会公民才能真正成为推动这个社会进步的力量。给主管部门一把手送上一双雨靴,让其切身体验“泥泞之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现实场景;电视问政的“雨靴意识”让公民话语权得到有效回归;公众多些参与意识,社会多些言之有用、言之有效的参政议政氛围,相信前行的道路上定会少些泥泞。
文/丁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