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网络实名制是查谣、辟谣、止谣的关键

来源:红网 作者:李虎 编辑:易木 2013-06-14 00:04:51
时刻新闻
—分享—
  白××,考点市一中,考场013,座号11,准考证号204101311。请大家帮忙互相转发,别耽误了孩子高考!联系电话138××××8131。”高考前几天,上面这条信息,通过好心网友,在微博、微信和QQ群、贴吧上疯狂转发。可这却是一条不实信息,甚至暗藏骗局。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信息传播日益迅捷,不实信息和网络谣言的传播也有了更加肥沃的土壤。如何尽可能避免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如何不让充满好心、饱含社会责任感的转发,成为谣言扩散的支点?阻击网络谣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5月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已在全国范围内集中部署打击利用互联网造谣和故意传播谣言行为,一场网络谣言阻击战正在打响。(6月13日人民日报)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络已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介,成为最具影响力,传播最快、最广,影响最深的现代媒体。网络对网民获取丰富的信息,让网民广泛参与社会监督,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具有积极作用。但正因为网络信息的传播特点,也导致了网络谣言的此起彼伏。导致谣言传播如同病毒复制一般,每年都会反复发作,或者随着新闻热点演化成新“变种”出现。网络谣言的传播甚至是爆发性的,但要辟谣却并不简单。令辟谣者烦恼的是,许多理性的声音总是不如惊悚的传言“受人欢迎”。2012年3月,一条“小孩走丢,回来后,兜里装了6000元钱,眼角膜被摘除”的谣言,在2小时内被转发了7000多次,而辟谣的微博自去年3月至今仅转发了1000多次。
  
  网络谣言的盛行与传播,固然与现有法律的缺位和不健全,用户在网上的行为和言论难以受到有效和及时约束等问题相关,也与一些网站管理者管理不到位,片面追求点击率、删贴不及时等因素有关,更与广大网民法律意思淡薄,责任意识不强,不善于鉴别信息真假等因素有关。
  
  在网络上查谣、辟谣、止谣,关键是要实行网络实名制。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必须实行“实名制”,不能通过实名验证的信息一律不得发布,只有与广大网名的实名制相挂钩,才能有效增加发布信息者的责任意识,才能约束其随意滥发虚假信息,也才能杜绝广大网民信谣和传谣。二是要以建立健全网络“实名制”为契机,建立健全网络法律制度,加大网络谣言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并要加大对典型的网络谣言查处案例的宣传,积极营造依法上网,依法发布信息的法律氛围。三是要建立和完善舆情应对和处理机制,对于虚假信息,相关部门要积极应对,要及时查谣、辟谣和止谣,要对虚假信息积极作出正面应对,让广大网民及时了解事件真相,避免谣言越传越快,危害越来越大。四是各信息发布网站要对虚假信息进行识别,对虚假信息要及时删除,可采取删除内容,禁止发言,直至注销账号的处置。五是要建立政府信息的公开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模糊度,并且让独立的、第三方的专业人士进行调查并发布令公众信服的信息,能够抑制网络谣言的传播。”“随着媒体微博和政务微博的大量产生,更多有公信力的机构微博加入到传播辟谣信息的队伍中来,也有助于‘力量平衡’。
  
  网络查谣、辟谣和止谣,必须进一步完善网络“实名制”,要在网络实名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法律和管理制度,加大虚假信息的责任追究,网络谣言便会得到根本治理。
  
  文/李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