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千万工程”绘蓝图 美丽乡村成浙江“金名片”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慧敏、顾春 编辑:李艳华 2013-05-29 21:23:59
时刻新闻
—分享—

“千万工程”绘蓝图美丽乡村成浙江“金名片”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妙山村。人民日报记者王慧敏摄

  编者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统筹城乡发展是题中应有之意。城乡差距,说到底是基础差距、发展差距。要想城乡同步发展,必须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生活环境、文化氛围和公共服务。只有逐步缩小了差距,城乡才能共同繁荣。浙江省委、省政府多年来以“千万工程”为抓手,持之以恒推动工作创新,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差距越来越小,城乡界限日趋模糊。浙江的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说到现在的浙江农村,人们常用“三赛”、“三头”来形容。何谓“三赛”?住房赛城市,环境赛城市,生活赛城市。何谓“三头”?公共交通到村头,硬化路面到地头,超市到门头。农民们把生活品质提高的原因,归结为“千万工程”。

  然而,10年前的浙江农村却是另一番景象:“房屋散乱搭,道路拧麻花,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尽管浙江经济位居全国前列,但环境乏善可陈。

  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一个泽被后世的重大决策: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000个以上、完成村庄整治1万个左右。10年来,历任党委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

  村庄整治,科学规划是前提。“人口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积聚,产业向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农村环境整治向美丽乡村目标推进。”站在高起点上,浙江坚持全域规划。

  怎样才能落到实处?浙江建立了强大的保障机制:“千万工程”进展如何成为年终考核各级干部的重要指标;全省当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10%用于该工程;10年来,全省先后投入1200多亿元资金……

  “‘千万工程’必须以人为本。”省领导认为,只有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才能赢得理解和支持。绍兴县富盛镇北山村村民陶惠龙的话证明了这一点:“多少年来,村民习惯一挥扫帚,把垃圾从自家门口扫到河里。现在不一样了,村民抽完烟,会捏着烟蒂一直走到垃圾箱。”

  “千万工程”以美为形,更要“以业为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云和是个居住分散的山区县,“千万工程”实施后,全县先后建成48个小区安置下山农民31495人,占全县农村户籍人口的1/3。为让进城农民安居乐业,云和大力扶持木制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民提供2万余个就业岗位。

  “千万工程”以文为魂,不断提升农民的精神追求。结合环境整治,浙江村村“种文化”:新田歌,农家戏,农民画……每个村都红红火火。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说:“多一个广场,少一个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文化氛围形成了,村民便在潜移默化中文明起来。”

  十年扎实耕耘,十年非凡收获:截至目前,浙江已完成2.6万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率达89%。农村百分之百通上等级公路,城乡拥有同样的自来水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垃圾处理系统、超市和网路……城乡界限越来越模糊。

  合力共铸“金名片”——浙江“千万工程”建设巡礼

  “环境可持续发展奖”第一名。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浙江长兴的殊荣;

  “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人居环境优美。”这是浙江安吉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时,有关机构的评语;

  每逢节假日,浙江乡村游客爆棚,是对浙江环境的又一种评价……

  旅游部门近年多次在全国游客中调查:乡村旅游您首选哪里?浙江得票总是名列前茅。的确,若论“美丽乡村”,浙江名不虚传!

  是什么造就了这份“美丽”?

  根治脏乱差,夯实基础才会美

  10年前的浙江农村什么样?

  萧山,满眼别墅,风一吹却塑料袋乱飞;

  长兴,所有的河道都呈酱油色。有人将烟蒂朝河里一扔,竟燃起了火;

  绍兴是典型的水乡。不过,水带给人们的不是“头枕欸乃听桨声,眼观杂花盈原野”的意境,而是“到河里洗拖把都嫌脏”的尴尬。

  ……

  不改变脏乱差的现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就是一句空话!

  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重大决策:坚定不移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具体目标为:2003年至2007年,建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000个以上、完成村庄整治10000个左右;2008年至2012年,以垃圾收集、污水治理等为重点,从源头上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3年到2015年,全省70%的县达到“美丽乡村”目标。

  循着这张蓝图,浙江历任党委、政府开始了不懈耕耘。

  科学规划,全力保障。按照“人口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积聚,产业向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农村环境整治向美丽乡村目标推进”的总体思路,浙江请来中国美院、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的专家对全省所有乡村进行了系统规划。“千万工程”进展如何,成为每年考核各级干部的重要指标;浙江寸土寸金,但全省当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10%用于“千万工程”;省委、省政府许诺:“示范整治的点定在哪里,相关部门的服务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10年来,全省先后投入1200多亿元用于夯实基础……

  湖州把村庄整治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千万工程”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六个化”。山区县武义过去没有高等级公路,有些村子到县城需要一天时间;现在,全县基本建成1小时交通圈。住房差距是城乡差距的一个主要标志。松阳县通过农房改造,农民人人住上了新房。新兴乡外孟村村民陈孟法感慨:“比起老房子,那是鸟枪换炮。”截至去年底,浙江累计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135万多户。

  走进安吉县迂迢村,一条清澈的弯弯小溪流淌,穿越整个小村。溪边的农家,黑瓦白墙,砖砌成的小院,石头垒起花台,一棵棵盘根错节的百年大树站成了风景,风吹过,村边的千亩竹海掀起千层绿浪。村党支部副书记丁永忠的话很实在:“迂迢村只是浙江十年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

  百里富春江穿越桐庐,一路山清水秀。监测数据显示,富春江浙江桐庐段的出境断面水质,连续5年优于入境水。成绩归功于全域污水处理——农家所有生活污水先排放到窨井,经节水池、无动力厌氧池、三格人工湿地、沉砂池,主要污染指标去除率可以达到60%以上,最后出水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村民还在污水池旁人工湿地上种植美人蕉、菖蒲、麦冬等亲水植物吸附净化污水,不仅洁净环境,还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污水化清流,改变了农民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观念。”桐庐县委书记毛溪浩说。

  截至目前,浙江完成2.6万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率达89%,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93%,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62.5%。

  尊重农民,赢得支持才能快

  短短10年,“千万工程”竟收如此成效!人们惊叹于浙江的“快”。

  “只要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切实捍卫他们的民主权利,就能赢得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浙江历届领导一直秉承这样的理念。

  台州市路桥区金大田村的变化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过去的金大田村,垃圾遍地,臭气熏天。村民日夜紧闭门窗,苦不堪言。尽管村干部一遍又一遍吆喝着清理垃圾,嘴皮子都磨破了,然而收效甚微。“千万工程”开始后,村委会改变工作方式:“村庄整治从何入手?”问题交给村民去解。

  “清理垃圾。”大家异口同声。于是,老大难不再难了:不用动员,村民人人动手,个个争先,全村足足清扫出500多吨垃圾!垃圾清除后,生态公园正式动工,青石板铺上了,古民居留下了,绿荫遍地,连对环境十分挑剔的白鹭也成群在此安家。

  “‘千万工程’实质上就是民心工程。10年来,我们的每个项目、每项规划都听取农民建议,尊重农民选择。所以,工作进展非常顺利。”绍兴县委书记何加顺的话再次印证了这一观点。

  记者在采访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种“顺利”。孙端镇皇甫庄村内有一座垃圾山,年代久远到没人说得清起源。这回,村民们用手推车一车一车把垃圾推出去,在垃圾山底部,甚至清出了明清时代的建筑垃圾!

  村民们不但改掉了不讲卫生的习惯,还自觉加入了整治队伍。在富盛镇,6000多名群众参与环境整治行动。在柯岩街道河塔村,蜿蜒的河道边洁净无片纸,水底可见水草茵茵。县农办副主任尹伟梁讲了个故事:有一天村里环境检查,在路边树下发现一块西瓜皮。第二天,放瓜皮的村民主动来道歉,说他的本意是瓜皮可以做肥料,没意识到破坏了环境。他愿意给村里当三天义工,表示歉意。现在,农村告别了昔日的那种脏乱,百姓的要求越来越高。柯岩街道州山村世代沿河而居,村民提出,“沥青铺路那哪儿行?新铺的路得以石板为主。”

  生态环保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州山村党支部书记叶尧坤很自豪:村民们把瓜皮、菜叶、树枝等垃圾变成有机肥料最终还田,酒瓶、铁皮、废纸箱等出售给废品收购站。“城里都很难实现的垃圾分类处理,在我们这里家家都自觉做起来了。”

  以业为基,互联互动才能久

  两座对峙的黛色山峰夹拥出一带椭圆形的海湾,拳头大的鹅卵石在海水激荡下发出哗哗的响声。远处海湾里,渔火点点。这里,就是浙江舟山大名鼎鼎的渔村乌石塘。

  乌石塘有名,是因为这个渔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浙江渔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创下了年产万吨鱼的纪录。不过,近些年,渔业资源日趋枯竭,渔民生活举步维艰……

  “千万工程”让渔村再次兴盛起来。结合村容整治,当地政府提出“渔民上岸、游客下海”的新方略——鼓励渔民上岸办渔家乐,吸引游客下海泛舟垂钓。全村几乎家家都开办渔家乐,渔民个个成了“白领”,来村里打工的内地民工近千人。

  乌石塘渔家客栈协会会长庄小根告诉记者:“生产方式一变,一根甘蔗两头甜:渔民收入翻了几倍,通过休渔,渔业资源也多起来了。”

  “实施‘千万工程’必须把助农增收作为贯穿工作的始终,坚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互联互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是浙江历届党委、政府坚定不移的决心。

  这几天到义乌市何斯路村,定会陶醉在薰衣草芬芳的香海里。义乌鼓励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何斯路薰衣花园、赤岸“欢乐田园”、上溪“十里桃花坞”、义亭“十里红塘飘香”、后宅“四季果园”……陶醉山水之乐中的农民,个个挣得盆满钵满。

  云和县地处浙西南,是个山多地少、村多人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山区小县。全县只有10.95万人口,却分布在170个行政村、842个自然村中,其中100人以下的行政村有5个。

  “千万工程”实施后,全县先后建成48个小区,安置下山农民31495人,占全县农村户籍人口的1/3。要让进城农民留得住、富得起,关键要有强大的产业支撑。近年来,云和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木制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共有木制玩具生产企业732家,实现木制玩具产值25.08亿元,产品畅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进城农民提供了2万余个就业岗位。云和这一昔日全省闻名的贫困县发生巨大变化:10年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翻了三番,全县城市化率达到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

  软件支撑,两翼齐振才能强

  “千万工程”离不开软件支撑——浙江把“加强公共服务”和“推动以文化人”当做“千万工程”的两翼。省委书记夏宝龙的话很精辟:“两翼齐振才能强”。

  结合环境整治,浙江村村“种文化”:新田歌,农家戏,农民画……农民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杜黄新村是诸暨的一个普通乡村。除了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杜黄新村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特色:村里的墙上,村民自己画上了“求知若渴”、“卧冰求鲤”等宣扬尊师、孝道等美德的图画;每走几步就有一幅小标语竖在路旁……

  嵊州市借着“种文化”东风将“越剧之乡”这个品牌越擦越亮:全市活跃着500多家民间职业剧团、近2.5万支业余文体队伍、51.4万名业余文体骨干,农村“天天有戏”,吸引了大批城里人下乡观看。

  杭州将“十五分钟文化圈”推向乡村,正在实现文化设施村级“全覆盖”。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很有见地:“多一个广场,少一个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文化氛围形成了,村民便在潜移默化中文明起来。”

  美丽乡村不是“面子工程”,要实实在在满足农民的公共服务需要。浙江省领导如此理解以“千万工程”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农民享受公共服务不是政府的恩赐,而是责任。”

  走进次坞镇汪阮家坞村现代化的为民办事大厅,前来办事的村民纷纷告知方便之处:代办建房手续、代办临时身份证、房产证明盖章……这些以前必须到县乡去受理的繁琐业务,如今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办妥。

  2011年以来,浙江省实现行政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提供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通信通讯、供水供电、农资补助等50多项服务;中心村建立集商品供应、农技推广、金融服务等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社,基本涵盖与基层群众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

  将社会管理架构延伸向农村,使广大农村的管理高度、精细度大大提高。2007年开始,海岛舟山市试行城乡一体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把43个乡镇街道划分为2360个管理服务网格,组建相应的管理服务团队服务群众。“邻里间有矛盾,我打个电话找网格负责人调解,矛盾就不会变大。”定海区白泉镇村民黄金香说。

  10年来,浙江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均在95%以上。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生产安全事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

  10年扎实耕耘,还带来了什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值。由于浙江在基础设施、人的素质、社会管理诸方面实现了城乡的“无缝对接”,农村成为城市的后花园,而城市成为农村的CBD,城市、乡村越来越趋于一体。(人民日报记者王慧敏、顾春)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